治堵大家谈 | 北京:智慧公路服务冬奥会!
2021-12-09 12:4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公路建设也不断向智慧化方向发展。近期,本市首条智慧公路松闫路的智能设备全部开启,延崇高速(北京段)作为本市首条智慧高速公路也将于年底完成智慧化建设。

12月8日是“治堵大家谈”第245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首发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副部长高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一级主任科员牟杰勇、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延庆公路分局路网管理科科长于伟做客直播间,介绍智慧公路建设情况

欢迎持续关注每周三早间7:30—9:30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治堵大家谈”专题节目,我们一起为北京的交通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借力新一代信息技术

实现路网科学管理、高效运行和优质服务

智慧公路就是借助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公路运输系统的协同管控与创新服务,促进路网科学管理、高效运行和优质服务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形象地说,如果把智慧公路看作一个能思考、会表达的“人”,云控中心就是智慧公路的“大脑”,辅助公路的管理者做出决策,实现人、车、路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使交通运行高效、安全、绿色。

智慧公路的云控中心主要承担公路的“管”“养”“服”任务。“管”,就是全方面监测道路交通流量、交通环境、隧道设施、桥梁及边坡附属,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监控、趋势分析、事件预警、应急指挥的全方位辅助支持。“养”,就是实时掌握资产清单、监测分析资产状况,为管理者提供精确、智能的公路资产管理与养护服务。“服”,就是通过多手段信息发布系统,向驾驶者和乘客提供舒适、便利的出行服务。

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延崇高速(北京段)智慧高速建设年底完成

延崇高速是连通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公路主通道,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为服务好、保障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崇高速(北京段)在交通环境感知、车路协同示范以及隧道安全运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发应用,并将于年底完成验收。

延崇高速(北京段)山区里程在总公路里程中占比很大,通过建立气象感知系统,可实时采集公路沿线气象数据,获知公路沿线气象预测信息,为异常天气条件下各种应用措施提供支持,为公路运行管理(恶劣天气条件下及时清理路面、确保通行安全等)和面向出行者的公路出行提供气象信息保障。

在保障隧道安全运行方面,延崇高速(北京段)隧道灯光采用变温控制技术,实现光线随隧道外色温变化,保障行车安全。同时考虑到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驾驶员对隧道内道路交通、环境条件的色温需求不同,采用变色温控制隧道照明,实现隧道内外色温变化的柔性和谐调整。

弯道会预警 路面自发热

本市首条智慧公路智能设备开启

松闫路起点位于G110路口,终点为河北省赤城县闫家坪村,道路全长17.7公里,是直接进出延庆赛区的唯一地方道路。作为冬奥保障的专用路,松闫路除负责沿线各单位人员及车辆的正常通行,还承担着赛道制冰师及除雪保障支援队伍的通行功能,在京礼高速遇有极端天气封路时,是通达核心区的不断交通的唯一通道。近期,松闫路智能设备已全部开启。在这条冬奥智慧公路上,市民驾车时可以感受到一系列贴心服务。

由于道路沿线有116处“S”形和“U”形急弯、20余处易结冰路段,极易产生行车安全隐患。为改善行车条件,降低弯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延庆公路分局在急弯处共设置了161套弯道盲区预警系统。当车辆通过时,预警主机会发出“前方会车”语音提醒,智慧路桩依次闪烁箭头形状的标识,同时低空照明设施开启,为驾驶者标出清晰的弯道轮廓线。同时,雷视一体机弯道预警设备可以对多车道、多个目标跟踪检测,形成高精度交通轨迹数据,让指挥员第一时间了解车辆行驶状况。

松闫路的另一项“智慧”措施便是冰雪预警系统。延庆公路分局在松闫路最易产生暗冰的路段安装了2套冰雪预警系统,一旦出现降雪天气,气象监测传感器就能通过高精度激光和雷达传感器迅速判断地面温度、湿度、积雪结冰等情况,快速准确地测算出降雪厚度,并实时传输到信息平台,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这还是一条“不怕冷”的公路。松闫路路面沥青掺加融冰雪材料,平时吸热储能,低温时放热,使路面与雪层间不结成冰面,增强降雪天气安全通行性


作者:

北京交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