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晋“顶流”的雪容融开始接棒上岗,正式营业。这只走起路来可可爱爱,还会转圈儿的小“灯笼”你爱了吗?
终于到雪容融的主场了!随着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也接棒上岗。开幕式上,憨态可掬的雪容融踩着轮滑鞋溜来溜去,忙碌开工!
前段时间,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吉祥物冰墩墩成为新晋“顶流”,造就了“一墩难求”的局面。
很多人对于“冰墩墩”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喜爱,不仅形象是“国宝”大熊猫,还圆滚滚的十分憨态可掬,给人一种“萌萌的”感觉,而相比较“雪容融”就要低调很多了。
▲雪容融(图片来自:腾讯网)
但这也让很多人觉得“雪容融”不火,甚至还因为眼睛小而遭到了嫌弃?有的网友直言表示:眼睛太小了,不好看!还有的网友直言“太丑了”等等。
▲雪容融(图片来自:腾讯网)
正所谓“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众口难调,有人喜欢自然也会有人反感,而设计者也作出了回应,表示:“雪容融”是冬残奥会的吉祥物,设计角度巧妙,“一容难求”指日可待!
▲雪容融(图片来自:腾讯网)
2018年8月8日—10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吉祥物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与中国以外五大洲35个国家的5816份作品。
2019年初,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全部有效征集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选出10组候选设计方案,由吉林艺术学院学生姜宇帆为主要创作人的中国结和红灯笼组合设计位列其中。
设计者自己也没想到,就因为自己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雪容融的麋鹿设计(图片来自:CCTV官网)
姜宇帆设计之初,一开始是以麋鹿为原形设计的,后来发现学校有很多同学都是以麋鹿为原形来设计,老师建议她换个思路。因为班里同学多以像毛笔、牡丹花之类的“物件”为原形进行设计,于是她想到了中国结,就设计了两个中国结。
▲雪容融设计最初的红灯笼和中国结(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老师看过设计稿后,建议她把其中一个中国结替换成一个别的元素,于是她就选择红灯笼和中国结,分别取名如意和吉祥。
那么,北京冬奥组委最终为什么会选择红灯笼的形象呢?因为,冬奥会开幕在春节期间,正是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家门口一定会高高挂着大红灯笼,雪容融的最终设计理念则正是来源于此。此外,灯笼外形和发光属性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也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容融设计灵感大红灯笼(图片来自:CCTV1《当非遗遇上冬奥》)
从设计角度上来看,“雪容融”主色调是红色,身上有金色轴线,共13根,寓意着13届冬残奥运会。头顶上的和平鸽,还有脚踝上的如意纹祥,都象征着和平友谊。
▲雪容融设计(图片来自CCTV1《当非遗遇上冬奥》)
它的头顶,有个如意造型的金黄色挂钩,如意象征吉祥幸福;白色的融雪构成了“雪容融”的头发,融雪的下方有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像是娃娃的帽子,这些图案不仅寓意着和平友谊,更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雪容融”的脸部,则是白色的雪块构成,既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又代表了“瑞雪兆丰年”的寓意。此外,雪容融的肚子会发光,也寓意着冰雪中一盏明亮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据报道,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举行,每个赛区配备一个冬残奥村,均由冬奥村转换而来。转换期期间,冬奥村主要进行形象景观更新和无障碍设施调整等工作,包括国际残奥委会标志,以及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吉祥物“雪容融”、体育图标等形象景观都需要转换。
按照国际残奥委会要求,在场馆内部,原则上冬奥会、冬残奥会通用的形象景观和标识不作调整,重点将冬奥会特有景观标识转换成冬残奥会景观标识,并且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盲文引导标识。
在北京冬奥村居住区入口处,此前热门的冬奥五环打卡点,已经转换为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广场区和居住区的几处“冰墩墩”也已经正式下班,由吉祥物“雪容融”接棒上岗,工作人员还在抓紧调整道旗等景观元素。
▲北京冬残奥村(图片来自: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
据介绍,针对冬残奥会比赛的特殊性,工作人员还在抓紧布置无障碍专用物资、辅助器具,完善无障碍信息,做好冬残奥会工作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热情、周到、贴心的为残奥运动员们提供更细致、更体贴的服务。
雪容融打卡上班,网友纷纷表示雪容融上班的日子太好了,二月二可是龙抬头的好日子,雪容融在这一天上班,那可是借了东风,肯定会在残奥会表现的可圈可点,让人印象深刻!雪容融之所以会被派去给残奥会的选手加油打气,是因为雪容融通身的红色,会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雪容融肯定会成为残奥会运动员的团宠!如此这般,雪容融成为国际顶流还会远吗?
延伸阅读:
冰墩墩自身的形象比较偏向于男孩,所以,有很多网友,直接将冰墩墩默认为男孩。另外一个吉祥物雪容融,也就被众人默认为是女孩子。
网友的设想是美好的,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冰墩墩和雪容融都“没有性别”之分,他们是中立的。根据国际奥组委的规定,吉祥物不能有性别的差异,所以,冰墩墩和雪容融都是没有“性别差异”,二人的关系是对等的。
因为不能有性别差异,所以冰墩墩和雪容融也不能“讲话”,这一点在已经上映的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中也有表现。在该动画中,冰墩墩和雪容融出现多次,但都没有说话,而是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冰墩墩和雪容融(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一旦说话就很容易分辨性别,因此,北京冬奥组委在与制片方签订协议时,就把‘使用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时不能说话且应当性别中立’的条款写了进去。同样,在制作冬奥会宣传片和拍摄冬奥会相关的电影视频时,如果出现‘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形象,一般来讲都是不能说话的。”北京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官网也显示,在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片中,两个吉祥物确实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雪容融特殊“太空限定款”(来源:光明网)
对于网友很关注的一个问题:雪容融有嘴巴吗?设计团队成员矫强表示:当然,雪容融是有嘴巴的,面部雪团下端的长弧线就是它的嘴巴,两侧腮红的部分对应着脸蛋,这是一种意象表达。雪团上端的不规则形状就像眉弓,一左一右,雪团的变化带动眉弓灵活变化,进而做出变化丰富的面部表情,这样设计让整体看起来更和谐。
(资料综合自:腾讯网、财经头条、环球网、新京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网易、上观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