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精神】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筑安澜
北京晚报 | 记者 相旭阳

2021-06-18 10:45 语音播报


【历史瞬间】

军民同心 夺取胜利

1998年8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12时30分,九江长江防洪墙在城区以西4公里处发生基础漏水,随之,长江大堤上游段4-5号闸口之间发生决口,江水涌入郊区,40多万九江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紧急时刻,军民同心,死守江堤,最终于8月12日堵口成功。

这一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面对汹涌波涛,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奋勇拼搏,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同时,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部队官兵舍生忘死,跳进激流漩涡,用身体挡住洪流。

众志成城

勠力同心筑安澜

在江西省九江市浔阳西路的长江之畔,一座四面镂刻着“1998”的纪念碑,矗立在九八抗洪纪念广场中央。广场北侧,写着“甲21025”的船型建筑静卧江边,这便是九江抗洪纪念馆。纪念馆后面不远处,就是长江堤坝。

沿着长江大堤走着,堤内一片生机盎然。看着此般风景,难以想象,20多年前,这里曾变成了一片汪洋。1998年,长江洪水就是在此处冲破了大堤。也正是在这里,以及全国各地的抗洪前线,军民携手筑起了一道道洪水冲不垮的堤坝。

“1998年的防汛抗洪任务尤其艰巨。”20多年过去了,提起1998年的那场世纪大水,75岁的原九江市水利电力局局长程宣发,仿佛还能听到洪水的咆哮。

那是一场全国抗洪军民万众一心、共同迎战的战役。

沉船堵口控制险情

1998年,气候条件不利,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可能性增大。4月9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召开199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了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

“九江也在汛前就制定好了预案。”程宣发所在的九江市水利电力局,主要负责制定抗洪抢险预案,并对防汛物资、人员进行调度。进入汛期,他就和同事们住进了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原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戚方亮回忆,他们在指挥部里一住就是4个月左右,他解释道:“继6月出现强降雨之后,7月中下旬又一次遭遇连续性强降雨,我们当地管这叫‘二度入梅’。”正是在此期间,九江迎来了命悬一线的时刻。

“大堤决口了!”8月7日中午,正在指挥部忙碌着的程宣发得知了抗洪前线的消息,立刻赶往江边,组织紧急抢险。面对滔滔洪水,沙袋、石块投下去后,瞬间被冲得无影无踪,就连用于堵口的卡车和船,也被激流冲走了。此时,决口处水位比城区高了3米多,一旦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到了当天下午,大堤上已形成了长50米左右的溃口。危急时刻,时任九江市代市长刘积福凭经验判断,应采用千吨级重载船舶堵口。此时,江中正好有一艘装载着约1600吨煤的驳船——甲21025。征用物资用于抗洪并不算难,然而,如此大的驳船,靠岸时稍有失误,就有可能把决口撞得更大。经过讨论和研究,刘积福冒着风险做出决定:沉船堵口。曾有多年船舶驾驶经验的时任九江市港监局局长陈纪如亲自登船指挥操作,这艘船最终稳稳地横挡在决口处,险情得到了初步控制。

鲜红战旗屹立不倒

九江决堤后,中央军委及时调遣部队支援堵口抢险。担任江西九江抗洪部队前线总指挥的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奉命急赴九江。一下飞机,他就直奔决口处,站在沉船上指挥,率领官兵与洪水奋战。

“红军团”“百将团”……抗洪抢险期间,一面面红色的旗帜屹立在长江大堤旁边,旗帜的背后就是一支支英勇无畏的队伍。程宣发对此记忆犹新,“在堵口现场向前一看,英雄部队的旗帜迎风飘扬,非常壮观!”

“我们的战士了不起!”董万瑞曾在事后回忆说,“一看到在决口处大战洪水的战士,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流了好几次泪。”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战士们的脚烂了;有的战士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都没吃一口饭;高温中,接连有官兵中暑晕倒……大江奔涌,他们奋不顾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护九江的铜墙铁壁。

8月8日晚上,曾在国内封堵决口战斗中建立奇功的北京军区某部一支堵口专业部队赶到九江,立即开始研究方案。8月9日清晨,这支技术部队开始投入战斗——他们向江水中打入木桩和钢管,由于水流湍急,钢管无法在水中找到支点,官兵们有的用腿插在泥里做支点,有的将身体挂在钢架上……经过29小时的努力,形成了一道钢构造骨架。随后,战士们再向决口两端抛投石料。渐渐地,水势得到了控制。

据统计,在九江市抗洪抢险最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央军委派出3万余人支援。

抗洪精神历久弥新

8月12日18时30分,九江大堤堵口成功。经过五天五夜的殊死较量,抗洪军民最终取得了胜利。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此次决口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受灾面积控制在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对于九江堵口的成功,水利专家评价说,“在我们国家水利史上是个奇迹!”

9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江西省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发扬抗洪精神 重建家园 发展经济》,指出,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同时提出,要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捷报纷至沓来。9月25日,九江水文站水位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至此,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全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9月28日,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宣布,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全国所有因这场洪水而悬着的心,此刻终于落了地。

抗洪结束后,国家增加了对防洪工程的投入,截至今年2月,全国已建成防洪标准5级以上的江河堤防32万公里。

堤坝加固重筑,家园逐步重建,精神继续传承。2020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举国上下再次齐心协力,抢险救灾。灾害过后,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圩垸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工程险情显著减少。

英雄部队的旗帜迎风飘扬,英雄的子弟兵挥汗如雨。

【记者手记】

抗洪精神融入血液

在九江抗洪纪念馆,两个“棉垫肩”静静地摆放在展厅内,其中一个上面写着“赠给亲人解放军”。“1998年抗洪时,我们九江群众给战士们做了很多这样的坎肩。”曾在抗洪一线采访的九江日报社副总编辑宋小勇解释说,当地群众心中惦念着抗洪官兵,得知他们扛沙包肩膀磨得很厉害,自发连夜制作坎肩,想办法送到了前线。

洪水无情,却将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想到前线战士正面临着酷暑,附近的居民为他们端来了绿豆汤;担心英雄们吃不饱,餐馆老板组织员工把可口的饭菜送到抗洪战场;部队从大堤上撤下来后,“军人免费”成了当时九江出租车行业不成文的“行规”……纪律严明的抗洪部队拒绝接受群众的慰问品,但抵挡不住高涨的拥军热潮。老百姓执意把自己的心意捧到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面前:“你们为我们吃苦受累,一定得收下!”

抗洪结束后,部队官兵开始返程。但是,离开九江的路却被堵得水泄不通。闻讯赶来的市民挤满了街道两旁,他们或眼含热泪、挥手告别,或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依依不舍地送别子弟兵。动人的军民鱼水情,在九江城尽显。

与此同时,抗洪军民用热血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也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激励着我们拼搏前进。

砥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