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鉴:走近真实的明代衣冠
首都图书馆

2022-05-05 18:24 语音播报


《明鉴》——走近真实的明代衣冠

一件大红遍地锦五彩妆花通袖袄,兽朝麒麟补子段袍儿;一件玄色五彩金遍边葫芦样鸾凤穿花罗袍;一套大红段子遍地金通麒麟补子袄儿,翠蓝宽拖遍地金裙;一套沉香色妆花补子遍地锦罗祆儿,大红金枝绿叶百花拖泥裙。

——节选自《金瓶梅词话》

明代笔记小说中所描写的“沉香色潞䌷雁衔芦花样对衿袄儿”“沙绿百花裙”“五彩飞鱼氅衣”……已永久封存于曾经的旧时光,但蕴含于衣装中的妆花、销金、挑线、柘黄染等织绣染技艺,以及敦厚温柔、深沉和雅、有序有礼的着装风骨与服饰礼仪仍可再现。衣冠之美,美在“形而下”的技术(器),也美在“形而上”的思想(道)。

真实的明代衣冠是什么样?

除了文献的记载和图像的记录,还有没有更多真实的服装实物?受多种因素所限,当下对明代服装的研究中,大量文物资料未被充分利用研究。然而,实物中所遗留的“历史痕迹”,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技术、文化、艺术等信息,也贯连着社会关系与秩序。帝王、官宦、士子、百工、农商,其服装形制各有不同,从服饰可辨人的有等有别,可见时风的偃仰起伏。那么,有否一种“从物论史”的方法,能立体解读明代服装史,并达到证史、校史、补史的作用?

妆金柿蒂窠盘龙纹通袖龙襕缎辫线袍(局部)

(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 山东博物馆藏)

大红色四兽朝麒麟纹妆花纱女袍(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明朝建国之初,以“修既坠之彝伦”“复中国之正统”为立国之本,衣冠定制“上采周汉,下取唐宋”,试图确立一种以传统汉民族服饰为根基的服饰制度。那么历史的车轮是否可以彻底地摈除蒙元遗风,完全复原汉家衣裳?明代开国君主虽然将“复古”作为衣冠之治的初心,但此后的服装发展轨迹却并未完全秉承初衷,甚至在某些时期还背道而驰。这段既顺势发展又逆流而上的服装发展历史,矛盾何在?

桃红纱地彩绣花鸟纹披风(局部)

(孔子博物馆藏)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经历了后世刀戈战火与衣冠更替,曾经的明代服饰在今日是否有迹可循?在贵州屯堡的汉族人,他们被称之为600年前朱元璋遗落的棋子,其衣装仍存明代汉人遗风;在山东曲阜,孔子的后人,冒灭族之险,将祖先的画像和衣冠藏于箱匣,传世至今;在邻邦韩国,民俗中仍然保留着源自朝鲜时代作为明朝藩属国的服饰传统;在日本京都宫内厅和妙法院,至今保存着万历皇帝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敕谕和衣冠。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宣宗行乐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礼失求诸于野,在彼国他乡,在古城郊野,我们竟能寻到多少逝去的大明衣冠?请跟随《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作者蒋玉秋老师穿越时空,走近真实的明代衣冠,认知明代服装的类、型、式,细说形制背后的礼、法、俗。

蒋玉秋  新著《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

 

阅读北京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