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我”,我从未独自存在
首都图书馆

2021-09-21 09:35 语音播报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他们引发疾病时,才引起人类的注意。微生物(又称病原体)在人类历史上造成过太多伤害,刻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伤痕,让人类谈“菌”色变。

那么,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微生物都突然消失!当然,好处是不会再有传染病,许多害虫也会死去。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牛、羊、羚羊、鹿等食草哺乳动物都会纷纷饿死,因为它们所食植物中的坚韧纤维再也无法被分解。海洋里情况更糟,那些依赖于细菌维持生命能量的深海蠕虫、贝类等都会死去,黝黯深海世界中的整张食物网都会崩溃。而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能坚持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但最终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更可怕的是要面对垃圾和废弃物的迅速堆积、牲畜和作物的灾难性衰灭,整条食物链的彻底瘫痪,人类社会将完全崩溃。

由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共生关系是把地球上所有生命联结起来的暗线。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努力保持微生物的平衡。而在这之前,你可能先要知道你与微生物的二三事儿。

爱妈妈

“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一个女孩从知道自己怀孕的那一刻起,便成了母亲。我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好你应该知道的更多。

婴儿出生后就离开了母亲子宫内的无菌世界,会立刻被她阴道内的微生物定植,所以新生儿体内几乎3/4的菌株都可以直接追溯到母亲。母亲身上的微生物传递到婴儿,给了婴儿一个免疫环境,为幼小生命的延续增加了保障。这可能是妈妈们愿意忍受阵痛选择顺产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大多数人都从母乳中获取过营养。母乳中含有至少200种人乳低聚糖(HMO)。有一种名为“婴儿双歧杆菌”的微生物,它特有的30个基因会把HMO吞得一点不剩。人乳已经演化成了专门滋养这种微生物的物质,而这种微生物也演化成了完美的HMO食客。更重要的是,婴儿双歧杆菌占据地盘,也给予相应的回报。它消化HMO时,会释放短链脂肪酸喂养婴儿的肠道细胞。因此,当母亲用母乳滋养这种微生物时,后者也会反过来养育婴儿。通过直接接触肠道细胞,婴儿双歧杆菌还刺激它们制造粘附蛋白,密封肠道细胞间的间隙,另外也会制造调整免疫系统的抗炎分子。这些变化,只有在婴儿双歧杆菌食用HMO而生长时才会发生。如果它得到的是其他乳糖,那么也能生存下来,但不会参与和婴儿细胞相关的任何互动。

爱自己

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像是一个岛链,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微生物群。人体皮肤上的微生物主要有丙酸杆菌、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在肠道中居主导地位的是拟杆菌,阴道中的则是乳酸杆菌,霸占口腔的是链球菌。每个器官的不同部位也分布着不一样的微生物。生活在小肠开端的微生物和直肠中的大有不同。牙菌斑沿牙龈线分布,而牙龈线上方和下方的也有所不同。就皮肤而言,面部和胸部“油田”里的微生物、腹股沟和腋下的微生物,以及占据前臂和手掌上干燥“沙漠”的微生物,都千差万别。说到手掌,右手和左手只有1/6的微生物是相同的。同一个人不同身体部位之间的差异,远甚于不同人同一部位之间的比较结果。换言之,你前臂上的细菌和我前臂上的差不了太多,但如果和你自己嘴里的相比,可就差远了。

你瞧,自己的身体如此独特,何必与他人相较呢?

对了,如果你是遭受痤疮困扰的人,尽量不要让你的皮肤缺氧喔~因为痤疮丙酸杆菌属于厌氧菌,缺少氧气的环境会庇护痤疮生长。

爱自然

如今,我们正在面临病毒的威胁,经常被提醒开窗通风。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大量不成比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是来自患者的口腔和皮肤。而室外空气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壤的无害微生物,空气流通让体内和周围环境的微生物得到交替,减少了潜在危害。

没有微生物的世界,就没有生命。荷兰生物学家阿尔伯特·扬·克鲁维曾说过:“从大象到丁酸菌,全部一样”。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用相同的编码方法存储DNA信息,都把ATP分子作为通用的能量货币,所有的生命都一样。知道了不同生物是多么相似,以及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多么深入,能否让你我对大自然的爱多增添一些呢?

想要更多的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我包罗万象》这本书将呈现的更多。

《我包罗万象》

作者:[英]埃德·扬

译者: 郑李

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阅读北京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