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版《人世间》,能成为下一部爆款吗?
首都图书馆

2022-10-11 17:12 语音播报


前一阵子,《人世间》热播,不满足电视剧赚眼泪节奏的剧粉们纷纷入手了梁晓声三卷本的长篇小说。

电视剧《人世间》官方剧照

 

这些年由小说改编的爆款剧都基本上反过来刺激了小说的二次火爆,甚至迪士尼买下了《人世间》海外播出版权,准备在自家平台播放,这恰恰说明好的小说和好的改编是可以互相成就,持续输出的。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小说会爆?我还真的没法给出一个定义或者公式。

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一本好的小说必然是动人的,能让你看到人生的底色。

欲望、善恶、痛苦、悲伤……当世界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变得面目全非,我们要往哪里才能知道人性的本相?

那些藏在小的、琐碎的、日常小日子里的俗世冷暖,是否能成全我们对命运本质的全部想象?

没有答案,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寻找答案。

它可能在《人世间》那样的宏大里,也可能就在你伸手可及的柴米油盐中。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些地方注定要盛载下这世间的百态炎凉。

你猜到了吗?就是它——

《南货店》

张忌 著

中信出版集团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三层

文学图书、B座二层新书刊、

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I247.57 /32050

 

 

店里的辰光

江南小镇,长亭村南货店,下午五点钟光景,店里盘存点货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匹布,故事由此开始。

男主角陆秋林是一名刚分配到店的学徒,另外有店长马师傅、店员齐师傅、吴师傅,四个人吃住都在店里,那么布是谁拿走的呢?

别说,有了如此充满悬念的布局,《南货店》里枯燥繁琐的日常就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用一句话说,就叫做各人有各人的门道。

什么是门道?

来,让大家开开眼界。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营的商店里丢了一块布,亏空200元,那可是天塌下来的事情。

马师傅说:先不要破案,要先解决事情。出了问题是四条人的问题,大家要一起担。大家心里清爽,争取月底时能把这个账平了。

但在那个年代,进货的货源都是有登记的,想要平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南货店》人物群像

 

马师傅,弥勒一样的面相,一天到晚挂着笑。家里从民国时便在县城里做南货生意。

齐师傅,冰清水冷,生了一双死鱼眼,眼白多,乌子少。解放前家里是做水产生意的。

吴师傅,阴阳怪气,贪小、馋痨,眼珠滴溜转,听不出哪句话真,哪句话假。

三个老倌看着不起眼,却是个个手底都有看家本事。

马师傅去山里人家收来山货和皮货,转手卖到收购站,价格翻了一番。

齐师傅出门收海货,根根鱼干如同乌金,金黄油亮,香味四溢。

吴师傅柜台上的手段了得,白砂糖要多包一层纸打重量,扯布要将布拉紧些少尺寸。

各显神通下来,不但平了帐,还多出几十元的升溢。

南货店里的生活充满烟火气,这样一群人的生命力是可观的。

 

时代的回响

《南货店》中的每一个人,就算着墨的时间和空间很小,他们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史。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这些世界彼此发生关系,彼此呼吸,彼此照亮,也有可能彼此伤害。

作者张忌

 

作者张忌在对谈中说:人的一生就是齿轮跟齿轮的一种磨合的状态,你也说不清楚是你带动了别的齿轮,还是被别的齿轮带动。

起初,棱角分明,转起来还有点劲,磨到最后,棱角慢慢没了,开始打滑了,人这一生也就结束了。

时代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命运的车轮滚滚前行。

世界如此大,大到我们常常会淡忘,往日的旧时光还蹲在原地。

只要我们愿意回首,它永远不会消失。

 

结局的圆满

《南货店》的后半部基本是以陆秋林的官场职位变动为主线来撰写的,在许多人物纷纷离开南货店之后,裹入了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各种思想蜂拥而入,改变着人们的行为。

作者用自己最熟悉的吴侬软语织就一张世情无常的大网,将众生网罗其中,却将自己隐藏在角色的身后,冷眼旁观。

戴敦邦作品《南货店》

 

一间小小的南货店,琐细而丰盈,卖的是各类身外之物,藏着的却是众生相。

小说以一篇悼词结尾,而结束早于死亡来到。

父亲、马师傅、齐师傅、吴师傅、豆腐老倌,长长一串名字,秋林突然明白一桩道理,人这一世,无非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认识,又一个人一个人地离开。

剩下的,都只是例行公事。

 

 

阅读北京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