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潜水艇》:探求现实边缘的奇想宇宙
首都图书馆

2022-11-17 17:30 语音播报


图片

有人说他的作品,用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打通了幻想和真实世界间的秘密通道,将读者引入到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世界。也有人说:“这个水平也敢碰瓷博尔赫斯?”

本期为大家引荐的书是青年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这本书包含9篇短篇小说,如九座幽深的宫殿引人入胜,本文将撷取其中几篇并稍加展开,至于评论孰是孰非,您自有自己的答案。

图片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0

《音乐家》

——铁幕下的萨克斯

图片

“上帝每造出一只椋鸟,就造出一段旋律,和它灵魂的形状完全一致,藏在世间某处,让这鸟去寻找……椋鸟终日乱叫,探索着新的调子,也学它听来的任何声音,就是为找它的旋律。一旦被它偶然唱出,椋鸟的形体就会立时化作灰烬,而它的灵魂就钻进那旋律里,再也不出来了……”

1957年的列宁格勒,夜幕下响起了一缕又一缕细长的萨克斯曲,似在挑拨窗外的雨丝,可是远处若干双如奥维尔笔下审查之眼般的警察大队正在搜寻着违禁乐器。音乐家没有盔甲,无法战斗,只有艺术的护身符。于是他躲进了音乐的平行宇宙——在深潭,在蓝鲸的体内,在花苞的雏尖,在月球的背面和雪花玻璃球中,他演奏着刻画灵魂轮廓的萨克斯乐曲。乐声激荡起了圈圈波纹,旋动成不知去往何方的涡流,如椋鸟般挥动着光的羽翼,音乐家最终找到了他的灵魂协奏曲,抵达了恒久的彼岸。

《竹峰寺》

——深山遗落的古碑

图片

“我想,那些消逝之物,都曾经确切地存在过,如今都成了缥缈的回忆;一些细节已开始弥散,难以辨识。而我此刻的情绪、此刻所睹所闻的一切,眼下都确凿无疑,总有一天,也都会漫漶不清。我们所有人的当下,都只是行走在未来的飘忽不定的记忆中罢了。什么会留下,什么是注定飘逝的,无人能预料,唯有接受而已。”

陡峭的孤峰之上有一竹峰庙,兴盛之时曾有一石碑,其上刻的字见过的人无一不惊奇赞赏。文革时期为保护石碑,僧徒们将其藏起,至此再无人得以一窥其真迹。主人公带着被拆掉的老屋的钥匙来到竹峰庙,希望能将钥匙连同对老屋缥缈的回忆一同藏在某处,可竟偶然间找到了遗失多年的蛱蝶碑……《竹峰寺》是一个并没有太多悬念的解谜故事,藏与寻的主题在涟漪荡漾中反复被深化,在其内部扩展出了纬度无穷的空间,正如那块被众人苦苦寻觅几十年的蛱蝶碑一般,在斑驳的草绿中放射神光。

《夜晚的潜水艇》

——海底漫游的少年

图片

“国庆时回了趟老家。老房间的旧床实在是太好睡了,随便一个睡姿里,都重叠着以往时光里无数个我的同一姿态。从小到大,一层套一层,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我觉得格外充实,安适,床是柔软的湖面,我静悄悄沉下去,在这秋日的午后。”

象征主义诗人陈透纳的童年都在造梦,他可以沿着山水画中的云烟攀上山脚的怪树,也可以在太空里浮游,或是追寻着墨水瓶里的蓝鲸。每晚,他都驾驶着一艘潜水艇畅游在谧静的深蓝海底,从闽江入海,绕过台湾岛开始环球旅行。他在珊瑚丛林中穿行,看着章鱼在头顶梭巡,在海沟探险,与虎鲸为伴。可是在高二的一天,他选择抽空了所有的想象力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少年。至此,海底漫游的少年连同他的潜水艇都一起被封存在黢黑的海底。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同理心,这些特质攀附在作者的笔尖,赋予了此文如深海般细腻谧静而又广阔不羁的气息。

作家陈春成笔下的幻想之地往往是一座凋敝落寞的南方小城,也许正因如此,故事的发生地得以被时光赦免。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也大多是超然落寞之人,他们往往在某个时刻得以逃过被时代抹去个性的磨难,因而保留了难得一见的灵动神采。愿你我也能在未来某日,驾驶着一艘潜水艇,驶向深蓝色的梦。

 

阅读北京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