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皇家祈雨真的灵验么?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宗春启

2022-05-25 17:33 语音播报


小满是入夏后的第二个节气。和雨水、谷雨一样,小满的节气名与降水相关。《说文》:“满,盈,溢也。从水。”此时万物始盛,人们期盼连降甘霖,河湖水量盈满。谚曰:“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这时节最怕天旱少雨:“小满不满,无水洗碗。”所以,古代皇帝四月要祭天祈雨。《大清会典》:“凡常雩之礼,岁以巳月龙见祀皇天上帝于圜丘,为百穀祈膏雨。”雩(音“鱼”),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龙见,即建巳之月,亦即四月。

觉生寺(今大钟寺)里的祈雨刻砖

清康熙年间,因祈雨发生过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天干旱无雨。在热河的玄烨四月十四日令礼部祈雨。数天之后仍无雨,康熙帝再发谕旨,命在京大臣祈雨。因临近端午,他特发谕旨给在京官员:端午节严禁吃喝会饮,各级官员务必去竭诚求雨。可是在京官员置若罔闻,直到五月初,一位大臣才草草上了一道奏折敷衍。康熙勃然大怒,命令大学士嵩祝回京严查。嵩祝不敢怠慢,回京后将没有参加祈雨的官员三十四人名单报知玄烨。处理结果是:礼部尚书革职;四名侍郎降五级留用;祈雨不到的官员分别受到降两级和降三级留任的处分。

玄烨有一次对皇子和大臣们说:“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七年,约有五十次祈雨。每至秋成,悉皆丰稔。”他还说,有一年大旱,他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天三夜,第四天步行去天坛祈祷。天空中浓云四合,大雨如注,回宫路上龙袍全都湿透,连靴子里也灌满了雨水。有清一代,有关皇帝祈雨的记载不一而足,而且都是灵验的记录。

祈雨真的灵验么?两千二百多前年的思想家荀子一语道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说穿了就是:“你不祈,雨也照下。”

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朝廷制定了雩祭制度:孟夏四月,择日行常雩礼;四月以后旱,“则祈天神、地祇、太岁坛,次祈于社稷坛,次祈于太庙。皆七日一祈。旱甚,则大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七天一祈祷,雨早晚会下的,下到江河渐满为止。

四时佳气

编辑:姜宝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