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3 11:30
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都机场的乘客好奇地发现,地服人员的背上背着一个钢铁支架,连接着一个从腿部延伸到腰部的U形支架,腰部两侧的装置不停地闪着亮光。
王潮 北京铁甲钢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这又是什么“黑科技”?原来,这是一套电动腰部助力外骨骼,它通过背部的动力系统帮助使用者完成弯腰和起身的动作。
这套外骨骼自重只有5公斤,当工作人员穿着外骨骼搬运较重行李时,设备却可以给予工作人员35公斤的助力。冬奥会期间,面对航空运输的繁重任务,这套外骨骼大显身手。
这套神奇的外骨骼出自北京铁甲钢拳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年仅28岁的王潮。而他当年创业时,还是一名大二学生。
电影《钢铁侠》是许多人的年轻记忆。还是初中生的王潮看完电影后,也梦想成为“钢铁侠”,把电影里的那些变成现实。第二年,王潮开始尝试制作外骨骼的雏形,甚至高考前也没有停止这项爱好。结束了高考之后,王潮做出了他的第一个外骨骼原型机。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可以协助单手引体向上。
上了大学,王潮继续用课余时间钻研这个“机器人”。2014年,王潮做出了全球第一款动力包裹到手指的外骨骼手臂。这套外骨骼手臂概念机还显得有点笨重,重14公斤,可以使手臂增力60千克力,握力增加40千克力。2015年,王潮做出了全身动力外骨骼概念机,这套设备就不只是一只机械臂了,而是将上肢和下肢都包裹起来,有了机器人的雏形,可以奔跑,搬运重物。
王潮介绍说,柔性机械外骨骼系统,就像昆虫的外骨骼。人将这套设备穿在身上,搬运重物时,实际上是机械臂在做功,人的手臂只需要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了。背起一台冰箱如同背一台笔记本电脑,轻轻松松。这套外骨骼还可以用在助残、军事、工业等领域,比如帮助腿残疾的人自己上楼,让士兵能健步如飞、无障碍奔跑且不会疲劳等。
2016年,王潮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铁甲钢拳科技有限公司,并拿到第一笔订单——与京东物流合作,为快递一线员工“撑腰”。有了机器人的辅助,快递小哥抬起几十斤重的货物时会轻松很多,而且对腰的伤害也会减小很多,效率提高了一倍。
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上,“铁甲钢拳外骨骼”作为北京市唯一代表参加了实体项目展示并获得了“创翼之星”奖。
这几年,王潮的创业团队不断扩大,实现了融资,目前已经拥有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德邦物流、京东物流、康明斯、施耐德电气、北京啤酒等多家公司达成合作。
“随着生物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的融合发展不断进步,外骨骼机器人会更好地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下服务人类。我们也会在未来不断推出新的外骨骼产品。”在王潮团队面前,一个亿万级市场在等待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