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21:23
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多年来长演不衰,有“圣诞芭蕾”的美誉。若是“胡桃夹子”造访中国,会有哪些奇妙的邂逅?9月15日至18日,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过年》(中国版《胡桃夹子》)在天桥剧场上演多场,依旧伴随着老柴的经典音乐,“胡桃夹子”却领略到了中国元素的“仙鹤舞”“瓷器舞”“丝绸舞”“风筝舞”。
看舞剧《过年》,最奇妙的是始终能体会到“解谜”的快乐。《胡桃夹子》中,小女孩在“胡桃夹子”王子的带领下,在雪国、糖果王国等童话世界中游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芭蕾舞的表现力让人惊叹。当故事搬到了中国,从西方圣诞夜变成了热闹的中国年,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几乎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中国小女孩和她收到的礼物“胡桃夹子”又会有怎样的奇遇?老柴的音乐和中国的故事“对得上”吗?西方的芭蕾舞又会如何展现中国的传统元素?
随着旋律不断推进,谜底也一个一个揭晓。原版舞剧中,胡桃夹子指挥木偶与老鼠军作战,《过年》中,胡桃夹子则与“年”这个怪兽对战,十二生肖中的小老虎也来帮忙。老柴笔下经典的《雪花圆舞曲》,在《过年》中变成了“仙鹤舞”的音乐,带有“松鹤延年”意味的仙鹤女王驾临,将小女孩和胡桃夹子引到瓷器王国。第二幕的《花之圆舞曲》则变成了瓷器王国的“青花瓷圆舞曲”,梦幻的竖琴与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瓷器精灵毫不违和。《胡桃夹子》的音乐堪称“名曲荟萃”,《过年》的舞段也将丝绸舞、扇子舞、风筝舞、糖葫芦舞、陀螺舞、金元宝舞、鞭炮舞等中国元素荟萃呈现。
中西交融,妙趣横生,这决定了《过年》有很广的观众群。西方芭蕾和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可以在《过年》中找到用西方芭蕾语汇讲述的中国故事;对于初次走进剧场的观众来说,中国版的芭蕾舞风貌,让他们更容易走近舞台艺术;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满场飞的“十二生肖”,与造型充满童趣的糖葫芦、金元宝,很容易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进入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
相信这也是《过年》这部芭蕾舞剧,自2000年首版问世,2010年全新改版并更名为《过年》以来,每每登台必一票难求的原因之一。2010版首演12年来,中芭已有好几代演员出演,这次则是中芭最为年轻的演员首秀。年轻演员的青春灵动,不仅在造型上更贴近剧中的故事,可圈可点的表演也展现了该剧的生命力。
《过年》的出现,不失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范例。2018年,《过年》在法国巴黎塞纳河音乐剧院创下了连演11场的记录,被观众誉为“最喜爱的、并最具中华人文特色的版本”,它的成功在于将西方艺术元素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加入中国元素,讲述了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中国人过大年的故事,拉近了西方观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