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20:40
阿信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宝藏作者,是一个从小就沉迷于各种妖怪故事的妖怪痴,他花了10年时间,从近300部典籍文献中,整理出了1080种妖怪及其故事,并将它们按照妖、精、鬼、怪4大类分门别类排序,从传统文化中打捞被遗忘的妖怪,集结成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堪称一部中国妖怪大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作者张云从此也亲切地被称为“给1080种中国妖怪上户口的人”。
给妖怪们上完户口还不算完,出于对妖怪文化的极度痴迷,张云还试图为每个妖怪著书立传,创作了非常多或暖心或诡谲的中国志怪故事。
不久前,他的妖怪推理小说《猫怪:长安妖怪事记》重磅上市,演绎了一个“武则天猫鬼案”的惊悚故事。
搜妖者张云
为1080种妖怪上户口
张云对中国妖怪的研究,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
张云出生于80年代初,自幼在皖北乡村长大。
奶奶的妖怪故事,村头巷尾的老人们从他们的长辈那里听来的民间传说、精怪故事,是他最早关于妖怪的启蒙。
而随着年岁渐长,除了读书,他尤其喜欢搜罗野史怪谈、志怪笔记,他也从中发现了更多妖怪,他看得津津有味,也为中国妖怪文化源远流长而自豪。而这,还仅仅出于个人兴趣爱好。
张云
张云真正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梳理中国妖怪,始于多年前的一次漫展经历。
当时他去某个漫展参观,发现许多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妖怪,出于好奇他问一个孩子知不知道自己扮的是什么妖怪,不料孩子却回答:“当然知道,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获鸟。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那一刻他才感觉到巨大的震惊和心痛。张云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说道:“妖怪学在日本是一门显学,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张名片,也影响到了中国。”而这种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妖怪风尚,在其“原产地”中国,却失落了。
图:《日本妖怪》
据统计,日本妖怪其实70%来自于中国的,有20%是来自印度的,剩下的10%才是日本本土的妖怪。
也是自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妖怪故事。
为了寻找每个妖怪,他奔波于各家图书馆,光是对妖怪的搜集就花了七八年,此后他又花了两三年时间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分类整理。
十年间张云从《白泽图》《山海经》《搜神记》《博物志》等300多部古代典籍中搜集了1080个妖怪,分为“统领”“妖”“精”“鬼”“怪”五类,终于给中国的妖怪们都上了户口。
张云说:
妖怪在中国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久的。从早期的人类考古以及文化遗迹来看,像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都出土了非常成熟的怪物的形象,比如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它有猪的嘴巴,蛇的身体,马的鬃毛以及龙的整体形态。
玉猪龙
再往早一点,北方的一些岩画可以追溯到一两万年或者几万年前,都用一些颜料在岩壁上刻画出很丰富的妖怪的形象。妖怪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东西,历朝历代都融入当时的人们的生活。
妖怪就像一个镜子一样,人类的历史、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心理认知都可以被照见,这里面有很多民族学的,文化学的、人类学的、文本学的传统,我们说也有可能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在里面,但不能否定整体的它是一个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
猫 怪:
中国唯一被记载于国家法典中的妖怪
新书《猫怪:长安妖怪事记》,顾名思义,讲的是关于猫妖的故事。
书中,张云运用奇特瑰丽的想象,写就了在大唐长安城中20多种关于猫鬼的奇闻异谈,在主角一行人“捉妖”破案的过程中,揭开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案件。
猫怪,又称猫鬼,是盛行于隋唐时期的一种妖怪。
唐代《朝野佥载》记载:“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递相诬告,京都及郡县被诛戮者,数千余家。”
据说猫死后会变成猫鬼。传说蓄养猫鬼的人先通过一套仪式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猫杀掉,就可以获得猫鬼,被杀的猫年数越长越好。
这种祭祀通常在子夜时分进行,"子"的属肖是鼠,此时祭祀意为“把鼠献给猫”,且不可间断,否则会被反噬。
被害猫鬼所害之人据说先是四肢像针刺一样疼痛,这种症状逐渐遍及躯体,最后到达心脏,当心脏出现针刺感时,被害人就会吐血而亡,而被害人的财产,也会神奇地转移到蓄养之人家里。
猫怪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记载于国家法典中的妖怪。
据《隋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9年,隋朝国母独孤皇后突然全身刺痛,病倒在床,所患正为“猫鬼之疾”。史称"独孤陀事件"。
在唐高宗时期,修订颁布的《大唐疏议》中, 《大唐疏议》第262条规定:“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
有说法称萧淑妃临死前曾诅咒武则天:“愿来世我为猫,阿武为鼠,世世噬其喉。”
武则天此后时常被噩梦惊扰,也一改往日对猫的喜爱,对猫极为忌讳。
《猫怪》一书就是以“武则天猫鬼案”为背景,开启了一段波诡云谲的精彩故事。
猫怪也好,鬼神也罢
人心终究比鬼怪还要肮脏不堪!
长安城白日里熙熙攘攘,晚上则是百鬼夜行之时。
呜,呜呜!巫师穿上法袍,头戴猫脸面具,吹响人骨笛,召唤各方神鬼。
押运银车之猫、口吐人言之猫、骷髅拜月之猫、喋血宫闱之猫……
20桩与猫鬼相关的离奇案件,演绎武则天猫鬼案始末。
中国最著名的志怪大家之一、《朝野佥载》作者张鷟、狄仁杰孙子狄千里联袂探案,更有“国风插画师”绘制封面,献上绝美鬼怪插画。
故事设定在武则天执政晚期的长安城,张云运用奇特瑰丽的想象,写就了在大唐长安城中20多种关于猫鬼的奇闻异谈。
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曾记载由猫鬼案引起的朝野动荡最终结局为“递相诬告,京师及郡县被诛戮者千余家”。
张云在书中,写到了尕让、猫鬼、狄那神等神怪事件,也在捉妖探案之旅中,重述了长安的这桩猫鬼案。
彼时,对猫鬼的忌惮让民间人心惶惶,皇储之争致使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十一月初七夜里,一群猫鬼载歌载舞劫持了押运有十万贡银的车辆后不翼而飞;傀儡师麹骆驼在夜色中诡异地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日本东渡而来的栗田真人带来黑猫掀起长安风浪,靺鞨归顺的大将李祚弄丢了用于印制《大云经》、修筑大云寺的十万贡银,武则天的殿墙上蹊跷出现文字,猫鬼口吐人言“汝为阿鼠,我为猫鬼!”并扬言要复仇……
随着张鷟与狄千里开始调查这些连环案件,真相越发离奇。长安城的确来了猫鬼?
这一切都是猫鬼所为?亦或是背后还藏着暗黑的人心。
有些事情,不知道真相,反而更好。
为了不剧透,故事的介绍阿信就讲到这里了,真相到底如何,需要大家在书里去寻找。
总之,书中灵异妖怪悬疑与大唐历史紧密融合:武则天、太平公主、武三思、西域妖僧、日本遣唐使、傀儡师、小武侯、贩夫走卒……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演绎出了一幅浩荡的长安图景。
大唐盛世的瑰奇,猫鬼传说的诡异,探案的悬疑等元素,都在这本《猫怪:长安妖怪事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云继《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后
重磅打造“长安怪谈”小说
一切都是猫怪的诅咒?人心与猫鬼决战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