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传记《腓特烈大帝》:“老弗里茨”和他的“朋友圈”
北京晚报 | 作者 卢盛舟

2022-10-19 01:22 语音播报


“老弗里茨”和他的朋友们

《腓特烈大帝》 (英)南希·米特福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励精图治,使普鲁士得以跻身欧洲强国之列,而这位自称“国家第一公仆”的开明君主留给后世的形象更多是他年老时头戴三角帽、胸前挂着星章和饰带、脚穿军靴的样子,因此被后人亲切地称为“老弗里茨”(Friedrich,即腓特烈)。

20世纪英国女作家南希·米特福德为他撰写了著名传记《腓特烈大帝》。“米特福德六姐妹”的传奇经历使得米特福德家族在上世纪的英国几乎成为除王室外最为家喻户晓的家族。作为长女的南希·米特福德尤擅创作上流社会小说,在相继出版《追爱》《恋恋冬季》等广受欢迎的小说后,逐渐转型为传记作家,发表了《蓬帕杜夫人》《太阳王》《恋爱中的伏尔泰》等描写18世纪风流人物的传记作品。《腓特烈大帝》是她的封笔之作。

与专业史学家追求将传主置于复杂的历史语境和社会进程中,以呈现其人性的多面和立体不同,作为通俗历史作家的米特福德更看重传记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据说,米特福德为腓特烈二世立传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她认为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传世的皇皇六卷本巨著《腓特烈大帝传》“把腓特烈大帝的一生描述得如此枯燥乏味”。格勒弗特在《德国特征:德国人如何走到今天》写道,德国作家不仅允许,甚至是要求自己在写书乃至读者在阅读时不能擦掉额头上“知识的汗水”,而在英国,与绅士形象相对应的“姿态的伦理”严格禁止人们在说话或写作的时候刻意玩弄文字,因为让别人发现在思想上非常辛苦和劳累是与绅士形象不符的,19世纪的英国文学因而产生了一种“趣味焦虑”。米特福德的相关考量某种程度上也是受这种“趣味焦虑”的影响。

因此,虽然米特福德在书中也涉及了腓特烈的外交策略以及他在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中缔结的政治敌友关系,但她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腓特烈二世与他人的私交这一更具日常、大众趣味的话题上,而友谊和智性交往恰恰也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关键词。国王的亲人、麾下的将领以及来自欧洲各地的哲学家、音乐家、建筑师与画师,构成了腓特烈二世的友谊星群。米特福德在书中对这些人的人生浮沉也有交代。

其中,腓特烈二世与他的姐姐、1731年远嫁边疆成为拜罗伊特夫人的威廉明妮的友谊可谓一条贯穿全书的红线。二人始终相互扶持,共同经历生活中的风浪。腓特烈二世的多数密友,如富凯、凯泽林、沙索、什未林和温特费尔特等人,大多是他的随身侍卫和优秀将领,他们之间的友谊在他登基前便埋下了种子。这些比腓特烈二世大十多岁的成熟男性既是工作伙伴关系,又是知己,他们既能在战场上攻城拔寨,也能在战前国王无法入眠之际陪他彻夜长谈。腓特烈二世的早期秘书若尔丹是一位法国难民和新教牧师,被视为是国王的“灵魂之交”,腓特烈二世只对他一个人亲密地使用“你”来称呼。文化方面,值得一提的朋友还包括长笛老师匡次,老巴赫最具天赋的儿子、作曲家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巴赫等。维护这些友谊的方式既有见面会晤,也有通信往来——“腓特烈二世一生痴迷于写信和收信,邮袋可以给他带来无上的快乐。”友谊的话题不仅为全书增趣不少,也体现出欧洲18世纪开明君主除好战外作为启蒙哲人和艺术家的一面。

在腓特烈二世的“朋友圈”中,最著名的当属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二人的书信往来长达十年之久。在还未登上王位时,腓特烈二世就致信伏尔泰。米特福德形容“这封信读起来就像是小学生写的作业一样——感觉他似乎誊写了一遍又一遍,因为他希望能让伏尔泰满意并且能够留下一个好印象”。1750年,伏尔泰应腓特烈二世之邀来到柏林,获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他可以帮腓特烈二世修改他所崇尚、但远未臻完美的法语。但伏尔泰的金钱交易和搬弄是非使二人最终反目。1753年,伏尔泰与国王赏识的另一位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后者得到了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伏尔泰与腓特烈二世关系破裂,并在不久后离开普鲁士。米特福德在书中特意写到了二人晚年重归于好的佳话:“为了保持这种友好关系,他们没有再见过面,但是他们的来往信件中着实充满了温情暖意”;弥留之际,腓特烈二世请朗读官为他诵读伏尔泰的《路易十五时代简史》。可以说,二人的友谊也体现出启蒙运动所提倡的宽容精神。

针对腓特烈大帝,完全还可以结合米特福德写的其他几部传记进行“对位阅读”。米特福德在《恋爱中的伏尔泰》一书中花了三个章节描写腓特烈二世,足见他在伏尔泰一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那部书里,我们不仅可以读到二人的情谊是如何让伏尔泰的红颜知己夏特莱夫人感到醋意大发的,还可以窥知腓特烈二世本人要对其与伏尔泰的友谊裂痕负一定责任。米特福德写道,“若世上还有人比伏尔泰更为恶毒的话,那此人非腓特烈莫属”。

腓特烈二世曾伪造过一封玛丽亚·特蕾莎写给路易十五的情妇、在内政外交领域都长袖善舞的蓬帕杜夫人的信件,这封伪造信写得非常逼真,让不少历史学家都信以为真并加以引用。在《蓬帕杜夫人》中,米特福德提及,蓬帕杜夫人曾不无羡慕地向路易十五指出,腓特烈大帝总是请知识分子到他自己的餐桌上。

腓特烈二世与路易十四之间的高下比较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腓特烈二世曾言,他非常荣幸人生的最初三年能够生活在路易十四大帝的统治时期;伏尔泰在其完成于柏林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声称腓特烈二世比路易十四更伟大。对此,读者可以参阅米特福德所写的《太阳王》自行比较。米特福德凭借这几部传记作品,勾勒出18世纪欧洲尽得风流的浪漫人物。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张玉瑶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