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文录》:描摹文人群像,解读乡土文化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12-07 10:28 语音播报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历史说,有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而现实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北京在实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战略中,提出了“三条文化带”的发展构想,其中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原点和支点就在京西房山。

2022年11月,北京日报出版社重磅推出知名作家凸凹最新力作《京西文录》,这部质朴而在场的散文集正是聚焦房山,勾勒描摹出鲜活生动的京西文人群像。

 

《京西文录》凸凹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凸凹,本名史长义,著名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北京乡土题材创作代表性作家,长篇小说《玄武》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著有新乡土小说三部曲、京西三部曲,散文集、评论集等数十部作品。

近年来,他立足京西创作了《京西文脉》《京西逸民》《美狐》等多部优质长篇小说,呈现出浓郁的京西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评论界誉为继浩然、刘绍棠、刘恒之后,北京乡土题材创作的代表性作家。

作者凸凹

《京西文录》描绘了五十余位当代京西文人,写他们的心灵气象、文化作为和情怀担当,透过他们的生命世界和精神世界,让大众看到了乡风纯朴、人文深厚的京西房山,看到了有情有义、担当有为的京西人,展现了京西人的文化样貌,同时也勾勒出京西文化的发展历程,更解读出京西文化乃至北京乡土文化的内涵意蕴。

京西房山历史多元、人性充沛,这离不开一代代京西人的造就;而房山文化源远流长、文脉深厚,则离不开一辈辈文化工作者的建设。

这里的人,既懂大义,又重情义;既粗朴,又细腻;既守成,又开创;既包容,又抗拒——具有令人称叹的复合品质。

作家凸凹立足于出生地京西房山,为这块热土上的当代文化建设者一一画像、一一塑魂,字里行间少高谈阔论而多真情实感,并通过一场场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来讲述京西故事。

在京西这块广阔的土地上,高原和高峰上都有人的身影和呼吸,共同构成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当代人物谱系。

《京西文录》凸凹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自序

铸造京西文化辉煌的人们

凸凹

专家们称,北京文化的不断代特征,是靠房山各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所证明的,形象地说,房山是北京文化的后花园和天然博物馆。

而房山文化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起点、原点和支点,是体量最大、价值最大的核心部分。

所以说,解读了房山文化,就是解读了西山永定河文化,乃至解读了北京文化。

而一个文化带的文化构成,除了文物遗存、历史文献、民俗风物和山水人文之外,还有与文化有关的人,包括他们的实践行为、研究成果和文化著述等等。

改革开放以降,位于京西南的房山,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学者、作家、艺术家,其文艺人才和文化工作者的数量之多、成果之夥、影响之大,是其他区县所不能比肩的。

事实上,他们的文化身份举足轻重:是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当代文化的创作者和群众文化的指导者。

这些文人、学者、作家、艺术家,不仅是简单的文化载体,而且是文化的创造主体,其本身的艺术风采、创作品质、思想含量、文学价值等,毋庸置疑地成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最生动、最鲜活、最丰富、最有生命力和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化部分。

历史说,有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而现实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地域文化。这是人类进化、文明进化的辩证观点。那么就可以说——

解读了房山的文化人,就是解读了房山文化,进而也解读了西山永定河文化,甚至北京文化。

那么也可以说,这部《京西文录》,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最新的文化成果,也是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的一个有关人才成长和人才作用的经验文本。

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在场的、可资信任而且有启示借鉴意义的解读文本,我积十年之功,饱含感情地描绘了这部文化群星谱。

通过对几十位文化人物的观察、感受与描摹,给他们画像,给他们塑魂,呈现出他们在平凡中的不凡、在不凡中的平凡,在卑微中的高贵、在高贵中的卑微。

让人们通过阅读,走进他们的生命世界、精神世界,认识到文化人对社会发展的独特贡献、对文明进化的独特作用,也从生活的角度体会到文化人的可亲、可爱、可叹、可敬。

因而在心目中,给他们以神圣的位置;在现实中,给他们以真诚的尊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的这部《京西文录》,采取的是主观的视角,选取的人物多是与我有工作交往、生活交往、文学交往、情感交往的人。

所以,与其说是选取,不如说是缘定,是自然而然走进我的心中、走到我的笔下的。

还有许多名人、大腕儿、才俊,特别是文学家之外的各类艺术家,暂时还没有写入,不是不想,实在是精力有限、笔力不逮。便请各位多多体谅,容我假以时日,再写续篇。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多年的房山区文联主席,我自然也是京西文人群体的一个代表性存在,但我不好自说自话,更不宜自我标榜,便只好以附录存证的方式予以呈现。

其中“凸凹著述序跋存录”呈现我的创作经历,“凸凹报刊访谈”呈现我的创作心迹,“凸凹他人评说”呈现我的创作影响。这样一来,便使我和诸位传主之间产生一种呼应关系,浑然地“文化”在一起,并相对完整地展示出,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高原和高峰上都有人的身影和呼吸,共同构成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当代人物谱系。

这其中,文化自省有之,文化自信有之,文化自强更有之。未来堪好,风景当殊,可以豪迈地行走到诗和远方。

是为序。

2022年5月2日

于京西昊天塔下石板宅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