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阅读经典不妨从蒙学开始
北京晚报 | 作者 季云

2023-01-09 15:20 语音播报


宋代大儒王应麟,为让家族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三字经》。这本小小的家塾课本,竟成为家喻户晓的蒙学读物,温暖和教化了无数人。宋朝以后的各个朝代,不断有人加以补充,使《三字经》成为旧时流传最广的蒙读课本,号称“童蒙第一《三字经》”。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说过:“《三字经》是本好书。说是好书,因为这本小书是旧时代普及知识的读物,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三字一句,文字浅明,句子短小易懂;其次,每两句押韵,容易念也容易背,可以巩固记忆。因此,从这本书编纂以来,即公元十三世纪后期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六百多年来,成为儿童启蒙的必读书,发生了深远的广泛影响。”

古人如此重视家学、重视蒙读,让人感动不已。

4至12岁是启蒙最宝贵的时段,可叹我等生长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接受到古人那样的文化开蒙,千古流传的优秀文化清泉,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似乎被淤堵了源流。

生在普通农家,没有家学传统,旧时代流传的蒙学课本,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于我是个完全陌生的存在。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华文化经典是个巨大的知识和精神宝库,可惜一直没有机缘真正走进去。缺了幼学,没有童子功,经常闹笑话,开口便出错,出过很多洋相后就想着,何时才能补上这一课呢?

何其幸运啊,五六十岁的年纪等到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好时代!文化自信,从阅读开始。阅读经典,从蒙学开始。这几年里,我从网上购买了多种蒙学读本,有诵读版的,有注释版的,有图文版的,那些书真让人爱不释手。含饴弄孙,重启鸿蒙;祖孙共读,其乐无穷!六旬之人,手捧蒙读课本,任古风轻拂,任童心摇曳,每每有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感动。

每一个人拿一部书来读,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读法,不管大书小书。

我读书的目的很简单,一为学常识,一为懂道理。以“读”为中心,读起来轻松;以“写”为方法,印象会深刻。“写读”的方法尽管非常的“不专著”,但对我特别适用。我很享受这样的阅读方式。

而以“季”为载体,我才能钻得进去,也才能坚持下来。原以为启蒙的小书没有那么深奥,可读起来并不轻松。比如,《三字经》的每一句话都有典故和出处,如果没有经史子集的阅读基础,有很多话的意思确实不太好懂,成年人读蒙学,从《三字经》入手,一句一句地通读,开放着读,穿越着读,真正读熟读懂,或许是通往中华文化经典的现实路径。

新的一年,我的读书计划就是读蒙学经典,从读《三字经》开始。读读,想想,写写,不急不慢,每周必读,把读的内容和心得记录下来,并与朋友们随时分享。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