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 14:50
“树懒”真的懒吗?《树懒是节能,不是懒!出人意料的动物真相》[英]露西·库克著 黄悦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当年电影《疯狂动物城》上映后,说话慢半拍、行动迟缓的树懒“闪电”意外火了。于是有人问,树懒这样一个“废物”,是怎么活到今天的?达尔文说,进化的本质是适者生存,那么如此迟钝到有些“笨”的动物,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之下摸爬滚打生存至今的?
这种行动缓慢的与世无争的食草动物竟然能在弱肉强食的中南美丛林中稳稳地占有一席之地,每次遇上这种问题,牛津大学动物学硕士露西·库克都要深吸一口气,尽量心平气和地解释,树懒绝对不是废物——它们是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诞生的怪异产物,不止是怪,还怪得极其成功。因为树懒被抹黑太多,露西决定成立一个“树懒观赏协会”,口号是:“行动迅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她还想为树懒正名而写一本书,不单单为了树懒,还为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于是有了这本《树懒是节能,不是懒!出人意料的动物真相》。作者发现被误解的动物及其故事总是掩盖了令人感到意外的真相。比如,蝙蝠身为哺乳动物,其实一心想做鸟;企鹅外表是鸟,内心却是鱼;鳗鱼倒是真的鱼,只是到现在人们也没研究明白它的生命周期……
“要想看懂动物的行为,了解他们身处的环境是关键”,树懒偷偷摸摸地在林梢活动,速度比蜗牛快不了多少,身上长满藻类,一个星期排便一次——露西看来,人类总是在动物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用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评价动物,人们看不上树懒,可能是看不惯树懒不勤劳的生活方式,殊不知他们的生存之道,就隐藏在他们懒洋洋的性情之中。
树懒确实有种慢慢地让人催眠的能力,他们行动起来就像陷在胶水里。用数据说话,树懒的日常行进速度是0.3公里每小时,由于身体所限,他们再快也不能突破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它们的肌肉是专门为了慢动作而设计的,与体型类似的哺乳动物猫相比,猫的肌肉收缩速度是树懒的15倍。树懒作为全世界唯一一种倒挂的四足动物,它们进化出了钩住树枝、倒挂在树上的本领,但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他们几乎没有负重的伸肌,比如我们的肱三头肌。树懒的肌肉基本上全部都是屈肌,像我们的肱二头肌。此外,生活在巴拿马红树林里的侏三趾树懒整天悠闲地吃一种叶子,据说叶子中所含的生物碱与安定性质相似,所以这种树懒可能不是显得精神恍惚,而是确确实实精神恍惚。作者不由感慨,如果真的有“进化死胡同”,它们大概算一个吧。
从十六世纪西方探险家们第一次开始在书中记录树懒,树懒便出现了这种负面形象,那时的天主教会已经开始传播“七宗罪”的概念,后来“懒惰”(sloth)变成了树懒这种动物的名字。树懒大家族以各种各样的形态生存了6400万年,凭着这种安静的、隐秘的树顶生存策略,它们活得比剑齿虎和猛犸象还要久。
“慢生活”体现在方方面面,树懒消化速度就是哺乳动物中最慢的。对于哺乳动物来说,一般是越大的动物需要消化食物的时间越长,但树懒是个例外,树懒吃一餐,需要两个多星期才能消化,稍微快一点儿,它们的肝脏就承受不住了,就会中毒。树懒每天只能消化160卡路里的食物,所以他们会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运动。树懒的新陈代谢速度只有一半哺乳动物的一半,但同时也为它们消除了癌症隐患,从而推动了进化。
树懒因为长期挂在高高的枝头,大部分陆地的生物都碰不到它,它的天敌很少,几乎唯一的天敌就是角雕。巧的是,树懒这种迟钝的做派,让它们满身长满苔藓,就像水培菜园一样,身上的80种藻类让它们披上了一层绿色的雨衣,隐身在雨林里。树懒不会像猴子那样横冲直撞,闹出很大的动静,低调求生的策略往往能让它们完美融入树枝中,即便可怕的角雕掠过树冠,搜寻移动的目标,也根本发现不了悄无声息的树懒们。后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树懒其实并不耳聋,它什么都听得到,但即便你在它耳旁大声恐吓,它也无动于衷。这么说来,树懒的心理素质真是过硬。
在这本书中,读者将看到树懒如何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便便,蝙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加入同盟国。露西看来,我们总是通过人类自身有限的生存体验去看动物的世界,然而进化在自然界搞了一些绝妙的恶作剧,塑造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生物,看起来完全不合逻辑,而且很难想明白它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露西希望借文字建造一间特殊的动物园,收容那些被世人所误解的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