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16:23
《白洋淀上》 关仁山 作家出版社
白洋淀素来盛产文学作品,不仅因其风景秀美,更因其丰富的原生素材给了作家灵感,如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等。近日,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接棒前辈作家出版新作《白洋淀上》,书写白洋淀的今日奇迹。
白洋淀位于河北境内,是冀中平原的大洼淀,形如人类的胃部,它汇集了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唐河、府河、漕河等九条河水,然后从淀泊东面经赵王新河、大清河汇入海河。白洋淀水域辽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是文学作品的摇篮。早在西晋时期,便有左思的《魏都赋》,观景古白洋淀以记事,慨叹大自然造物之奇妙;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田乐在《创建修阜庵碑记》中有对白洋淀景色的描写:“薄雾复见,水月一色,琉璃万顷,幽胜累累……”;清朝康熙帝也非常喜欢白洋淀,赋诗《白洋湖》:“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村。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近代,白洋淀以其红色故事而闻名,成为红色打卡地。1927年夏季,共产党刘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区北冯村,与王家骥等人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
白洋淀最有名的战斗英雄当属燕秀峰,1924年12月生于白洋淀地区后王约村。1937年日本鬼子侵占冀中平原,对冀中平原实行“三光”政策,当时才13岁的燕秀峰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战功显著,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英模大会上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也是徐光耀《小兵张嘎》的主角嘎子的故事原型,上世纪六十年代,小说一经出版就收获各种好评,还被《北京晚报》连载。
白洋淀的传奇历史给予作家源源不断的灵感。孙犁1958年首次结集出版的名作《白洋淀纪事》,收录了他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40篇作品,其中的名篇《荷花淀》《芦花荡》,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与当地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故事。
今天的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境内,以其愈发秀美的风景和光荣的历史印记走进新时代,更需要有人记录其新的辉煌。作为当代河北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关仁山看到雄安新区各项建设发展从零开始突飞猛进,以雄安速度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感受时代之变,迸发创作热情,历时6年完成了117万字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上》。
《白洋淀上》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以白洋淀渔民王永泰和他三个儿子王决心、杨义成和王德为核心展开命运故事,展现了白洋淀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时代场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劳动者群像,展现了新时代雄安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成为新时代巨变的一个缩影。
小说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有浓郁的华北乡村特别是白洋淀水乡的生活气息,景色描写十分传神,洋溢着诗情画意之美。人物塑造上,小说中重点讲述了王决心如何从一个打鱼人成长为央企工匠、乔麦如何从备受家暴的养鸭女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的乡村新人。乔麦的成长轨迹,与孙犁《荷花淀》中从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保家护国女将的水生嫂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仁山表示,这是一个适合创作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时尚会影响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作品又会对社会风气和时尚产生深广的影响。新时代山乡巨变,虽然普遍存在矛盾,前进的道路上有问题、困难和阻力,然而如果能以多元的目标认知、概括时代,并与文学中的人类命运、价值关怀、国之大者理念相结合,实现大与小的融合、传统资源与现代性的嫁接,就能写出社会大变革背景下成熟的艺术文学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