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物种》:“永远不要以为你渺小到无关紧要”
北京晚报 | 作者 禾刀

2023-03-20 16:32 语音播报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消失的物种与正在敲响的警钟

《正在消失的物种》(英)比阿特丽斯·福歇尔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是一组令人窒息的数据:地球上有80亿人,但只有201只鸮鹦鹉;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上的巨杉马克·吐温“生”于550年,于1891年被人砍倒,这棵巨杉原本可以再活1500年;草原西貒(tuān)进化了800万年,而人类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就让它们陷入了生存危机;鲨鱼已经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了约8.2亿年,比恐龙还要早至少1.5亿年,但今天人类正以每小时10000条的速度屠杀鲨鱼……在作者创作本书的18个月里,有107个物种宣告灭绝,也就是说,至少18个月前,这些物种还可以与人类为伴,而现在它们只能变成化石般的记忆。

近年来,关于物种危机的科普著作很多,几乎每一次都会沉重撞击读者的心灵。初读本书时还奇怪,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手绘插图,看了作者比阿特丽斯·福歇尔履历才发现,原来她自己就是干刻版画艺术家,而关注物种和环境保护是她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单从这些画作来看,颜色单调得近乎死板,看不到一丝生气,让人有一种睹画自哀的莫名之感。

物种的消失并不是新鲜事,经科学界反复考证,历史上大自然至少经历过五次大灭绝。究其原因,既有气候变化灾难,也有导致恐龙灭绝那样的“天降横祸”。与许多著作对物种灭绝一概持否定意见略有不同,比阿特丽斯在本书中理性地指出,“灭绝在进化中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观点认为,当前的物种灭绝速度比人类存在前加快了1000倍”。物种自诞生那时起,就注定会有灭绝的那么一天,这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问题是,现在这种自然规律正在被快速打破,其中人类扮演的角色却是“罪魁祸首”。

温室效应不仅刺激气候环境变得更极端更恶劣,也会对物种生存造成生存威胁。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一些科学家也忧心忡忡地指出,那些原本被冰封的远古超级病毒很可能因冰雪消融而重见天日,人类或将面临更加难以想象的考验。制造了“地球上50%至80%的氧气”(相当于所有陆地植物和森林产生的氧气的总和)的海藻因温室问题正面临巨大危机。

相比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存带来的影响,人类的主动破坏已经牢牢霸占了物种生存威胁的头把交椅。18世纪前,欧洲人在北美大陆的所谓“开疆拓土”,一个重要商业驱动力便是对海狸、貂皮、狐狸皮和熊皮的垂涎。18世纪末,人们踏上大洋洲后,仅1919年便有“超过100万只考拉因皮毛而遭到猎杀”。虽然1986年全球禁止商业捕鲸,但直到今天,日本仍旧以科研名义每年捕杀200头到1200头鲸鱼。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人类的捕鲸史甚至还孕育了不少优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歌颂人类战胜自然的佳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成了人们加速掠夺自然的重要推手,不少物种因此在劫难逃。“那加人开始时用猎枪射杀阿穆尔隼,但他们很快意识到,用渔网效率更高,每天能捕捉足足12000只”。而砍伐工具的创新,加快了森林的萎缩,截至2012年,澳大利亚砍伐了本国40%的森林和80%的桉树林。在全球村的商业模式下,越来越频繁穿梭于各大海洋的船只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至于《寂静的春天》而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农药问题,同样是因为技术的进步。这还不谈人类每年向海洋排放的自然界难以降解的800万吨塑料,加上其他漂浮垃圾。卫星图片发现,太平洋上已经诞生了可以漂浮移动、占地面积140平方公里的“垃圾岛”。福歇尔指出,“如果全世界都按英国的速度消费商品,那我们恐怕还需要再多1.5个地球”。如果都像发达国家这样挥霍,地球上的资源早就入不敷出。

如果我们用一张动态图看人类从非洲大陆“奔向”全球化的过程也许不难发现,随着人类数量和活动空间的不断增长,物种生存空间反倒此“涨”彼“消”。“从文明诞生至今,人类已毁灭了这个星球上50%的植物和83%的野生哺乳动物”,直到今天,仍旧看不到人类放慢征服大自然傲慢脚步的迹象。

确实,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在环境保护上有过一些尝试,但不能不说的是,许多时候还面临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2021年,全球许多地方经历了历史上的罕见高温,但这似乎并未明显改变人类数十年来关于气候谈判的斤斤计较。

为避免物种灭绝,人类有过一些尝试,比如通过人工培育方式,加快濒危物种的繁衍。不过,科学家也发现,这些自小便呆在“温室”里的物种,大都难以适应大自然环境。人工驯养的猪、牛、羊等牲畜早就超过了野生数量,但这些动物除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外,对恢复生态链无从谈起。科学家还发现,“人工自然环境下繁殖的亚马逊鹦鹉学会的是一种不同的‘方言’,这让它们更难融入野生鹦鹉种群”。

本书最后,福歇尔语重心长地写道,“我们即将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眼下正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一旦踏上那条路,到再回首时就会发现,此刻这些看似艰难的改变实在是举手之劳,是一份馈赠”。为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福歇尔还提出了十条建议,这些建议无一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确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如同福歇尔反复强调的那样,“永远不要以为你渺小到无关紧要”。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