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8 10:01
《北京观鸟地图》 关翔宇 刘莹 北京出版社
北京,既是文化古都,也是自然之都。作为中国三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点,北京地区生态多样,四季分明,是观察野生鸟类活动、迁徙的极佳胜地。《北京观鸟地图》梳理并总结了北京地区不同季节野生鸟类的迁徙地点和观鸟经验,详细介绍了北京地区最常见的100种鸟类,并配有常见鸟类名录。
今天北京晚报为读者选择介绍京郊的山区和峡谷冬季的观鸟去处,因为那里有着北京其他地区少见的鸟类。
黑鹳
十渡
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十渡风景区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拒马河,冬季有多处水域不完全封冻,因此吸引了不少鸟类在此越冬。
要选出十渡的明星鸟,第一个非黑鹳莫属。房山区被称为“中国黑鹳之乡”。这种数量稀少的大型涉禽在冬季的十渡地区不难看到:红嘴、红脚,羽毛闪耀着金属光泽。少则几只,多则二十几只,山崖上、河滩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十渡风景区的一渡、二渡算是个观鸟热身场所。在不结冻的水面,绿头鸭很是常见。远处的岩壁上,会有岩鸽落脚。岩鸽整体多灰色,翅上有两道醒目的黑色斑纹,腰部和尾部各有一道宽大的白斑,飞行时很是明显。岩鸽常成群活动,少则十几只,多则数十只,要么在空中飞过,要么集群在田地中觅食谷物。
三渡到五渡的水面总是比较平静,水中多石的地方总能看到红尾水鸲的身影,雄鸟那蓝灰色的身子、红红的尾巴非常明显。如果你眼神足够好,还会发现两位隐身大师——长嘴剑鸻和白腰草鹬。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流平缓处的多石地区,寻找水中的小虾、田螺、昆虫等。
六渡附近的石壁上,还生活着另一种明星鸟,它们就是喜欢攀爬在岩壁上、好似花蝴蝶一般的红翅旋壁雀。短短的尾巴、长长的喙、灰色的身子,两翼主体为黑色,具有醒目的绯红色翼纹,其上点缀着少许白色斑点。它们利用强有力的双脚,可以轻松地在岩崖峭壁上攀爬。上下爬动时,两翼时常张开,显露那绯红色的翼斑。
六渡附近有的树林中经常可以看到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还有那拖着长长尾巴的红嘴蓝鹊,经常被人唤为“山喜鹊”,但它们蓝色的羽毛可比喜鹊要艳丽多了。水边的石头上,常常可以听到鹪鹩的叫声,它们总像小耗子一样,在地面上或是灌木丛中蹿来蹿去。远方的石壁上,有时候可以看到苍鹭在安静地站着。
随着时间临近中午,高耸的山巅常能看到金雕和秃鹫这些大型猛禽的身影。金雕是真正的空中霸主,翼展可达2米。宽阔的翅膀配上壮硕的大嘴、枕部金色的羽毛,自带王者气质。
秃鹫这种食腐的大型猛禽翼展更是宽大,可以接近3米,与宽大翅膀相对应的是其短短的尾羽。秃鹫很少去主动觅食,而是寻找动物尸体,盘旋在山巅的它们总是默默地寻找着它们眼中的“美食”。
六渡过后直到十二渡,大鵟、红隼等猛禽时常在这个区域出没。山边偶尔飞着红嘴山鸦,长着红嘴红脚。红嘴山鸦不仅长得好看,叫声也很清脆,同我们常见的乌鸦那单调而聒噪的“哇—哇”声相比,真是悦耳动听。
十五渡东湖港通常是在十渡风景区观鸟的最后一站。灰眉岩鹀、三道眉草鹀在灌木丛中非常容易看到,经常有人说它们是“灰脸麻雀”和“棕脸麻雀”,真替它们心疼。我们来这里的目标鸟是白尾海雕,一种体形和金雕相似,长着白尾巴的大型猛禽。成年的白尾海雕很是帅气,黄色的喙,气质上不输金雕。
冬季的十渡风景区,温度相对比较舒适,加之良好的水质、险峻的高山,很适合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闲”。寄情山水间,崇山峻岭中赏鸟,怎一个自在了得。
贺兰山红尾鸲
红尾水鸲
红翅旋壁雀
沿河城
沿河城,因靠近永定河故名,以山为城,以河为池,是京师咽喉之地。峡谷奇峰壁立,山体植被稀疏,水流时缓时急,河边野草、灌木丛生。
在这里观鸟,最主要的目标鸟种是一种胖乎乎的雉科鸟类,名为石鸡。石鸡整体灰褐色,贯眼纹围绕头侧延伸至前胸为一圈黑色环带,两胁偏白具黑色、栗色条形斑纹。石鸡喜好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一身素雅的打扮和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
有时可以听到石鸡在对面山上发出急促而连续的“嘎嘎嘎”声——那是警报,向天空望去,也许可以看到空中霸主——金雕的身影。巡视着领地的金雕,俯瞰着沿河城这片山壁,石鸡可是它们的美食之一。
岩壁附近,常可以看到大群的红嘴山鸦和岩鸽在山间活动。红嘴山鸦喜欢借助热气流在山间嬉戏;岩鸽常常集群从空中飞过,如果你不熟悉它们,有可能认为是家鸽。
草丛和灌木丛附近,棕眉山岩鹨、山鹛、灰眉岩鹀、三道眉草鹀常在其间穿梭。附近村落旁废弃的房顶上,或是路边的交通牌上,有时候可以看到一种小型鸮:纵纹腹小鸮。这些小家伙整体黄褐色,圆头圆脑,白色的眉纹,亮黄色的大眼睛,让它们看上去格外精神。纵纹腹小鸮喜爱在晨昏觅食,但白天和黑夜都可以活动。它们主要以昆虫和鼠类为食,偶尔也吃小型鸟类。
石鸡
红腹红尾鸲 本版摄影 关翔宇
东灵山
东灵山以构造侵蚀为成因的高山地貌为主,山峰峻峭,谷深坡陡,山势雄伟,怪石嶙峋,有天然森林和亚高山草甸。因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仅6.5℃,冬季白天最高气温时常不超过-5℃,有时甚至降到-10℃以下。
到东灵山观鸟,在众多沙棘灌木丛中,看到红腹红尾鸲的概率较大。这种外形与北红尾鸲相似的鸟,体长约有18厘米,比其他红尾鸲要明显大上一圈,雄鸟翅上的白色斑块的面积也比北红尾鸲雄鸟要大上不少。红腹红尾鸲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在北京地区,唯有东灵山是其相对稳定的记录地点。
2014年2月,英国著名观鸟人Terry Townshend先生在这里观察记录到1只雄性的贺兰山红尾鸲。这是我国的特有鸟类,一般只在青海、宁夏、甘肃等地有记录,在北京地区之前仅仅记录过2次。2014年年底我们又在东灵山地区一次性记录到3只贺兰山红尾鸲。这些小家伙,有可能是东灵山地区的罕见冬季候鸟。它们和其他红尾鸲不同,习性较为羞怯,总喜欢在灌木丛里边蹿来蹿去,这也是难以寻觅到它们的原因之一吧。
2010年3月6日,有观鸟爱好者在此地拍到一种名为粉红腹岭雀的鸟,多达200只。那是粉红腹岭雀时隔近30年再次现身北京,也正是因为这种体色较深、两翼玫红色的小鸟,让东灵山走进了北京观鸟人的视野。自2012年至2015年的冬季,每年在山顶垭口附近,我们都记录到粉红腹岭雀,2014年我们曾在此地记录到数千只大群的粉红腹岭雀。但在近些年的冬季,东灵山地区记录的粉红腹岭雀数量较少。
此地四季观鸟皆可,此处重点介绍冬季去东灵山观鸟,主要是因为此地呈现出部分东北林地鸟种特色。
1.由于此处的环境特征,本地区具有部分北京其他地区罕见的特色鸟种,例如红腹红尾鸲、贺兰山红尾鸲、粉红腹岭雀、北朱雀、长尾雀等。
2.相对于鸟种的特殊性,此处的鸟类分布特点是:鸟种种类少、数量少、密度低。东灵山地区的观鸟难度较高,要熟知特色鸟种的生境才能在茫茫大山中增加遇见它们的概率。
3.对于此处冬季的天气,用一个字概括:冷!此处观鸟一般在海拔1600米左右的地区活动。冬季白天最高气温在-5℃不是偶然现象,-10℃也 绝不是夸张。加上冬季部分地面常常被积雪、冰面覆盖,活动时要小心再小心。
北京冬季虽然寒冷,但观鸟人从不缺乏热情。近到城市公园,远至高海拔山区,都是观鸟的好去处。正应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