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1 10:15
眼下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时节。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到了霜降时节,清冷的露珠已经不见了,早晨的草地上全是薄霜,仿佛铺上了一层毛茸茸的银色毯子,迎着朝阳,闪闪烁烁,特别好看。
都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这个时候气温很低,当靠近地表的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的水汽会被“冻”住,从而凝结成白色的霜。“霜”字上面的“雨”就是空气中的水汽。
既然“霜”不像雪花一样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那古人为什么要用“降”字给这个节气命名呢?瞧,“降”字的甲骨文中,左边看上去很像山石上的台阶,一级一级的,右边像两只脚,正在沿着台阶一步步往下走。“降”的本义是从高处下来,也就是下降。
古人认为深秋天气寒冷,气温突然下降,以至于露水都招架不住,凝结成霜,因此将这个节气取名为“霜降”。
花花草草被寒霜打一打、冻一冻,早已冷得快枯萎了。不过,一些蔬菜水果却非常喜欢霜冻。看似威严的霜,具有增加果实糖分的魔法,特别是那霜打的柿子,一口咬下去,甘甜的汁水顿时溢满整个口腔。
柿子大约在霜降时完全成熟,那时灯笼一样的柿子挂满枝头,俨然一副“秋季最佳代言人”的模样。
看,汉字背后的故事有意思吧。我们天天见、都会写的汉字,不只是一个个符号,它们是一段段历史,是一个个故事。
《汉字那些事儿》,图文并茂,告诉我们关于汉字的那些事儿,告诉我们许多看似不相关的字是有联系的……学习汉字其实很有趣。
《汉字那些事儿》
史春妍 著
寺鸣 绘
北京日报出版社 | 童心布马
本书作者史春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
本书是史春妍老师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和汉字研究的成果,追溯汉字的历史和本义,深挖汉字的文化内涵,探寻汉字的造字逻辑,从字的本义出发,讲透语文的字词、成语、古诗、古文、写作和文化常识书六大板块。帮孩子洞悉汉字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大语文综合素养。
《汉字里的部首》从“文字”两个汉字开始讲起,围绕跟我们的身体有关的汉字,重点介绍了小学阶段必学的13个部首,让孩子了解古人造字的逻辑,体悟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汉字的传承,从而亲近汉字,热爱母语。
《汉字里的成语》从“鸟”字开始讲起,围绕跟动物有关的汉字,重点介绍了小学阶段必学的100多个成语,让孩子了解成语的前世今生,体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汉字里的古诗》从“立春”两个字开始讲起,围绕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汉字,重点介绍了小学阶段必学的10首古诗,让孩子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体悟汉字里的自然之美。
《汉字里的小古文》从“姓氏”两个字开始讲起,围绕跟我们的亲人、家园有关的汉字,重点介绍了与这些汉字相关的小古文,让孩子感受汉字中的人文,体悟文字里的温情。
《汉字里的写作》从“日”字开始讲起,围绕跟日、月、云、雨有关的汉字,重点讲解了写作中对文字的巧妙运用,让孩子收获写作的乐趣,体悟汉字的优美。
《汉字里的文化常识》从“元”“初”开始讲起,围绕跟传统节日有关的汉字重点介绍了汉字背后的文化常识。这本书能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体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和智慧。成语、古诗、古文……了解了汉字的本义,再去学习语文事半功倍。
这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儿童汉字学”,这是一套充满童趣的“汉语教科书”,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和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