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22:55
1、本周·新书
《长城传》
乔雨 著
文津出版社
长篇小说《长城传》由慈禧仓皇“西狩”开篇,至千禧相聚长城收笔,史诗般地反映长城边妫川县百年来的发展。本书虚构了生长于长城脚下石峡堡村贺鸿礼、贺长城、贺照久、贺亮一家四代人,以贺家四代人投入抗战、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经历,见证了中国的风雨飘摇、动荡和苦难,以及不断崛起与强盛。
本书分为上下部,上部以长城抗战为背景,通过贺长城的四个孩子在抗战洪流中选择不同的道路和结局,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长城抗战精神。下部以贺照久、贺亮为引子,细致描绘妫川现代化探索与决策的道路,表现妫川年轻一代敢闯敢干、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最后分散在北京、深圳、台北的贺家人团聚一堂。这样在世界格局的照应下,用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细腻曲折地讲好中国故事。
《大都有城——一个考古人眼中的北京城墙与城门》
申红宝 张中华 编著
北京出版社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都城,代表着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的最终定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都城发展的巅峰之作。因此,关于北京城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书根据1949年以来若干次对北京城墙与城门的修缮、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搜集到的资料撰写,反映了1949年以来北京城墙城门的考古工作成果。
本书中披露了大量关于北京城门和城墙的修缮、调查、发掘的现场图片,特别是首次公布了大量出土文物的出土情况照片,堪称珍贵史料。这批老照片的拍摄时间为20世纪50至70年代,老一辈北京考古人用手里的相机,一张一张记录下北京城墙与城门在那个年代经历的沧桑巨变。本书的出版对推动北京城的建筑历史、建造方法、城市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北京文化书系·古都文化丛书”
《会馆——桑梓之情》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组织编写
袁家方 著
北京出版社
“北京文化书系”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是一套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的大型系列丛书,分为“红色文化丛书”“古都文化丛书”“京味文化丛书”“创新文化丛书”4个系列。
“古都文化丛书”由20部书组成,着重系统梳理北京悠久灿烂的古都文脉,阐释古都文化的深刻内涵,整理皇城坛庙、历史街区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味。
其中,《会馆——桑梓之情》通过讲述会馆的缘起与发展变迁、会馆的数量与分布、会馆的建筑形象与环境氛围、会馆与北京的故事等方面内容,发掘、梳理北京的士人会馆文化。
《中华帝序诀》
郗颂 著
北京出版社
本书以朝代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从秦始皇嬴政至清逊帝溥仪两千多年中国帝王的次序。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是秦汉、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夏金元、明清。
本书的体裁仿照古代经典蒙学作品《千字文》和《龙文鞭影》,每句四字,前后两句严格对仗,形成一对骈句。每章共30对骈句,遵从一个韵部;八章共计240对骈句,共八个韵部。本书正文部分即此240对骈句。每对骈句之后都添加了注释、释文和背景加以阐释,使读者能充分明白每对骈句的具体含义。全书240处历史梗概前后有序衔接,串联成近10万字首尾贯通的简明中国帝王史。
《吾在其中—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十二生肖文物鉴赏》
北京民俗博物馆 编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十二生肖文物170余件套。作者从馆藏中选取每个生肖的文物精品,逐一撰文鉴赏,并遵循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地支的排序,辅以生肖文化介绍、十二生肖的探源、中外生肖的对比等内容,配以精美文物图片和文物介绍,让读者学习感知中华传统民间生肖文化的独特魅力。
《3分钟漫画 回话技术》
杜赢 编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被人当众揭短,不知道如何反击,只好忍了。
表白被拒绝,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回复,以后和TA甚至连普通朋友都做不了。
面对父母的催婚,说着说着总容易吵起来,只好逃避。
职场前辈老使唤你,你明明心里不愿意,但是碍于情面,只好照做。
好不容易约到客户见面,聊着聊着就把天聊死了,断送了大好的合作机会。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遭遇过上述问题。因为脑回路“短路”,嘴上功夫欠缺,不知道如何回话,生活工作陷入困境,还把自己憋出“内伤”。
回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话回得巧妙,往往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主动权。《3分钟漫画 回话技术》从常见的错误回话方式引入,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将回话的技巧和智慧通过漫画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掌握高情商回话技巧并活学活用,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尴尬和难题,工作更顺利,拥有好人缘。
2、本周·新刊
《父母必读》
2023年11月刊
总第545期
本期《父母必读》封面文章是《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在数字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的同时,有一个难题也摆在了家长面前:手机、PAD,短视频、网络游戏……不断抢夺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如何用好数字时代给学习带来的助力,克服其弊端,需要家长们的智慧。
目录
【专栏】
010 【名园长访谈】王林:好的教育都是家园携手完成的
014 【崔玉涛大夫诊室】即使是生理海盐水,也不能随意用!
018 【袁坚专栏·物候与古诗】初冬围炉咏橘
【特别策划】
022 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
【教育心理】
047 【品格教育】宽容品格培养
054 【家园共育】跳绳不再是难题
058 【美育大家谈】和孩子一起感受曹氏风筝里的美学细节
062 【老爸出马】相信是教育孩子的真相
066 【家教有方】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之旅
【宝贝健康管理】
072 【本月健康提案】拒绝笨手笨脚,让身体协调起来
082 【健康管理】如何让孩子拥有一头茂密漂亮的头发!
088 【冀连梅药师】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091 【节气】立冬
092 【营养课堂】粗粮细说
【家庭时间】
100 【一起运动】优雅美丽的火烈鸟
104 【一起去博物馆】“小小孩”和“小大人”的看展攻略
卷首语(节选)
到底是谁惹的祸?
很多年前,我曾约心理咨询师刘丹老师点评过一个婚姻故事“都是网络惹的祸”,她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15年前,有夫妻来做婚姻咨询,因为一方每天回家就看电视,根本不看当初千辛万苦娶回来的那个人;另一方说,如果没有电视就好了。电视成为其不停诅咒的对象。
10年前,有夫妻来做婚姻咨询,因为一方每天回到家,匆忙吃口饭,就穿戴整齐地去公园跳舞,直到很晚才回来;另一方说,如果都没人跳舞就好了。舞蹈成为其不停诅咒的对象。
5年前,有夫妻来做婚姻咨询,因为一方每天回到家,总是用手机接电话或者打电话,要不就是发短信,甚至深更半夜还乐此不疲;另一方说,如果没有手机就好了。手机成为其不停诅咒的对象。
现在,常有夫妻来做婚姻咨询,因为一方每天回到家,总是立即就上网,吃着饭也不忘跑去敲上几行字,夜里很晚才睡,还经常通宵不睡;另一方说,如果没有网络就好了。网络成为其不停诅咒的对象……
假如没有了电视、舞蹈、手机和网络,这些婚姻就真的会好起来吗?真的是电视、手机、舞蹈和网络损害了这些婚姻吗?
这和很多人认为现在是网络、手机、电子游戏毁了孩子,甚至是毁了我们的亲子关系的认知是一样的。其实,破坏关系的,永远不是某种物品,而是情感连接、沟通模式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能将关系从具体的事物剥离出来分析和思考,那我们可能就不会盲目地去声讨什么、抵制什么,而是会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被具体事物操控的现状。这期特别策划,我们试图通过各种角度讲述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其实也是很想提出一些思考和启发,以及解决这个难题的思路。不能否认,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有难度,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亲子关系的本质,一定也可以做得更好。
(卷首语作者:《父母必读》杂志编辑部主任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