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15:25
这本书,堪称中信出版
今年保密级别最高的项目。
说它是“年度巨献”都低调了,
要是按照作者自己的原话:
这本书就是“史诗级”的!
到底是什么书?——
《埃隆·马斯克传》
9月中旬发货
看书名,各位读者可能会说,马斯克,谁不知道,关于他的中文出版物,随便一搜都是好几十种。
那就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另外一位重量级大佬了——沃尔特·艾萨克森。
沃尔特·艾萨克森
可能大部分中国读者对他都不太熟悉,但他的光辉“战绩”你肯定多少都听说过。
12年前,乔布斯刚刚过世不久,其授权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一经上市便立刻让全球疯抢,中文版更是在20天内卖出超100万册,一度刷新中国单册图书销售纪录。直到今天,提到乔布斯,这本书都是首选权威读物。
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沃尔特·艾萨克森。
艾萨克森毕业于哈佛,后又前往牛津深造,做过《时代周刊》主编,曾任CNN董事长兼CEO,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才传记作家”,他的作品不算太多,但几乎本本高分且畅销。
其中不少,大家肯定如雷贯耳:《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爱因斯坦传》《富兰克林传》《基辛格传》……主人公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神。
阅书无数的比尔·盖茨曾坦言,沃尔特·艾萨克森是他最喜欢的作家。
而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这本《埃隆·马斯克传》,就连艾萨克森自己都说,是他写作人生中“最棒的经历”。
在2年多的时间里,艾萨克森几乎整夜整天都与马斯克“贴”在一起,在他身边旁听了每一场会议,采访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多达250人……
相比于市面上其他从各种二手信息渠道攒的关于马斯克的书,这本《埃隆·马斯克传》的信息来源是最为靠谱可信的。
它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窥探名人八卦时的“爽感”,汲取精神力量时的“燃感”,还有规划人生事业时的“解惑感”……
正如99岁的投资思想家查理·芒格对我们这些后辈提出的忠告:如果想学到一些伟大的概念,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人物传记。
站在当下,科技,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宇宙探索、脑机融合等众多分支领域中都走在最前沿的,只有一位,新一代全球首富——埃隆·马斯克。
无论你是企业家、职场人,或为人父母,或还只是学生,如果恰好正在为空前不确定性的前景而悲观焦虑,那马斯克折腾不息、对未来永葆乐观的思维方式就更值得仔细研究了。
站在更高的维度上,这本《埃隆·马斯克传》也对我们这个呼唤科技创新、科学突破的社会发出了强烈一问: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机制和环境,方才培养出了此等人物?
总之,这本由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共同完成的一流传记,一定会为大家带来今年最心潮澎湃的阅读体验。
1
读传记,为啥一定要读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
写传记,犹如治史,盖棺方能定论。
所以总的来说,一位传记作家真正理想的写作方式是等传主过世之后,再徐徐展开写作计划,收集关于这位人物一生的各种资料。
一方面是因为,这样能尽量展现出传主的全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量将传主本人对传记的干涉降到最低,做到客观公正,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历史价值。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这本《埃隆·马斯克传》之前,艾萨克森的众多作品中,真正为还在世的人作传的也就2个。
一位是至今仍健在,刚过100岁生日的亨利·基辛格(《基辛格传》),一个是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珍妮弗·杜德纳(《解码者》)。
而乔布斯,虽然《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大部分采访工作在他生前就已完成,但事实上,整个写作工作在他过世时尚未完全告竣。
如果从历史学家的眼光来评判,沃尔特·艾萨克森的气质似乎与司马迁更像,秉笔直书,对于传主的缺点毫不避讳,这种真实,要是传主还活着的话,有时候就等同于“社死”。
在这点上,乔布斯是幸运的,而基辛格则感触最深。
《基辛格传》出版时,基辛格虽已远离政坛多年,但仍活跃在社交场上,艾萨克森却在书中对基辛格在职场上大量权斗秘辛进行了揭露,而此前,这些事是基辛格在媒体上多次公开否认过的。
传记出版后,基辛格几乎与艾萨克森断交,其妻子南希更是说,要与艾萨克森来一场“百年战争”,永不原谅。
或许是出于这样一段故事,让同样在公众舆论中毁誉参半的乔布斯看到了艾萨克森的价值——与其死后被人胡编乱造,不如生前就将那些“糟糕”往事以自爆的方式一锤定音。
而艾萨克森也同样出于这样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一再拒绝了乔布斯的邀请。
直到乔布斯的妻子劳伦·鲍威尔私下告诉艾萨克森,乔布斯已确诊胰腺癌,时日无多,艾萨克森才答应下来。在为这本传记而作的两年采访里,乔布斯从未问过艾萨克森在书里写了什么、有什么结论。
但去世1个多月前,乔布斯还是忍不住对艾萨克森旁敲侧击:“我知道你的书里会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内容。”艾萨克森含笑点了点头。
“很好。”乔布斯说。“这样它就不会看起来像是本内部著作。我一时半会儿不会读它,因为我不想被气疯。可能我一年后会读——如果我还在的话。”
结果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在他所钟爱的事业上,乔布斯是伟大的,而在生活中,他无疑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让身边的人愤怒和绝望。
艾萨克森认为,只有此般的真实,一本传记才会具有价值,对后人有告诫意义。
而在《埃隆·马斯克传》中,艾萨克森则为我们呈现了另外一个有些“犯浑”的人。
2
为什么要写这本《埃隆·马斯克传》?
乔布斯临终时,曾建议艾萨克森写一本关于达·芬奇的传记(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名为《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乔布斯几乎研究了艾萨克森的所有作品,认为从《富兰克林传》到《爱因斯坦传》,既然创新是艾萨克森的一以贯之的主题,那就不得不关注人文领域,乔布斯对他说:
创新发生在人文与技术、艺术与科学相连接之时。
2021年,在完成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珍妮弗·杜德纳的传记《解码者:珍妮弗·杜德纳,基因编辑的历史与未来》之后,艾萨克森就开始寻找下一位创新者。
经人推荐,艾萨克森认识了马斯克。马斯克的兴趣很广泛,涉及历史、人文、技术,和达·芬奇一样,他总是试图了解这个时代所有可以了解的事情。
图:《埃隆·马斯克传》
在与马斯克电话交谈的近一个小时里,艾萨克森提出了几乎苛刻的要求:
如果我写这本书,我不想只进行10次或20次采访。我想陪伴你两年半的时间。每个会议,我都想紧随你的身边,以便亲眼见证。
其次,我不希望你对这本书有任何控制权,我也不希望你提前阅读。
马斯克一一应允,所以直到今天,这本《埃隆·马斯克传》即将上市,马斯克也并未看过书里的内容,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一大幸事。
不过,马斯克非常大度,甚至连带推荐了艾萨克森的其他作品。
算下来,相比乔布斯,马斯克给了艾萨克森10-20倍的机会。两年时间里,艾萨克森几乎整天与马斯克在一起,从生活到工作,也使得《埃隆·马斯克传》比《史蒂夫·乔布斯传》刻画了更多细节。
一般来说,写作一本传记,作家一般要通过背景调查来深入了解传主的一切生活、工作情况。
但《埃隆·马斯克》的写作,直接从与马斯克面对面的接触开始,马斯克带着艾萨克森行走在他为SpaceX建造Starship的道路上;一起去参观在奥斯汀建造的Gigafactory;还去了加州霍索恩闲逛……
图:《埃隆·马斯克传》
马斯克还经常对艾萨克森说:“我会让大家来和你谈谈。”
其中包括马斯克的对手、敌人,甚至是曾经与之斗争过的马丁·艾伯哈德(特斯拉创始人),乃至于他的前妻……总共近250人。
艾萨克森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接触到马斯克身边的任何人。
艾萨克森在这几年中,就像马斯克的影子,他工作、思考、沉默的时候,艾萨克森就会保持安静,“我们的关系就是:我是一个观察者和墙上的苍蝇”。
这几年,他们之间甚至发展出了一种“蜘蛛侠感应”,艾萨克森知道马斯克什么时候想说话,什么时候不想。
图:《埃隆·马斯克传》
凌晨三点,马斯克如果出现在艾萨克森附近,就会发个短信"你有时间吗" ,然后他们就会聊上一两个小时。
有的时候,在众多会议的间隙,马斯克也会突然对身边的艾萨克森讲起自己的故事:2018年,当他进入崩溃模式或在2007年或2008年发射火箭的时候,他的那种戒备状态是怎样的……
讲着讲着,马斯克会开始谈起他的童年、他的父亲,以及他父亲后来一系列狗血的事,而这些都是他以前从没有公开、深入谈过的事情,也是这本书600多页篇幅的众多出彩部分之一。
3
《埃隆·马斯克传》都有哪些
难得一见的精彩看点?
《埃隆·马斯克传》的唯一简体中文版即将于9月12日与其他版本全球同步上市,所以在这之前,出于保密要求,阿信还是不能透露太多书里面的内容(尽管我已经全部读完了)。
上面的几部分,从艾萨克森对待写作人物力求真实的态度、他和马斯克的合作方式,侧面描述了《埃隆·马斯克传》的可读性。
接下来,阿信稍微说点书里面的精彩看点。
图:《埃隆·马斯克传》
先说点正面的,比如,在艾萨克森看来,马斯克是当今企业家中少有的具有全面的宇宙观,同时对整个人类命运具有史诗般使命的人。
这点对于理解马斯克为什么折腾不止,至今同时管理6家公司,看得比一般人更长远等等这些方面来说非常重要。
马斯克认为人类未来终将成为星际物种,为此他创立了SpaceX,如果要成为太空族,我们还必须要能上传意识,于是有了Neuralink,他看到了AI对人类构成的终极威胁,于是又成为了OpenAI创始人团队中的一员。
马斯克对于字母“X”有着一种执念,这源于他的第二次创业,他将这家网上银行起名叫做“X.com”,因为他认为这串字母是人们在键盘上用最快速度就能敲出来的网址,简单又好记。
机器人Optimus被揭幕后,马斯克的儿子X与它握手。图:艾萨克森推特
此后,“X”,便成为了马斯克命名人、事、物的首选,从公司到孩子,以及刚刚改名成X的推特,莫不如此。
艾萨克森在《埃隆·马斯克传》中,对马斯克拥有的天才般的工程思维进行了全面展现,同时也对马斯克身上非常黑暗的一面进行了深入挖掘。
他认为,这种黑暗来自于马斯克非常残酷、暴力的童年。
马斯克8岁时。图:《埃隆·马斯克传》
这一部分是由于马斯克的出生地——南非,那个年代,校园暴力横行,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你不打人,就要挨揍,这对今天的马斯克也造成了深刻影响,约扎克伯格打架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马斯克的父亲,埃罗尔·布彻尔·马斯克,他的父亲也有非常黑暗的一面,被人称之为双重人格的"恶魔模式",马斯克幼年饱受其苦,经常遭受父亲长达数小时的辱骂。
全家福。图:《埃隆·马斯克传》
马斯克还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自闭症谱系障碍,但小时候父母都没认真对待过,这导致马斯克没有任何同理心,他几乎不懂人情世故,也听不懂各种弦外之音。
他喜怒无常,总是在极度理性和极度感性中来回切换,工作中,员工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他立马就是雷霆震怒。
马斯克说话直来直去,认死理,凡是违背了物理学和第一性原理的,都会被他斥之为“愚蠢”,虽然是大实话,但有时候未免太过伤人、太过“混账”。
图:《埃隆·马斯克传》
但这反过来,也让马斯克成为了一个极为坚决的领导者。
在这点上,马斯克和乔布斯几乎惊人的一致:如果你是一个二流选手,那就必须如实说你是二流选手,否则,会因为试图讨好别人而搞砸整个公司。
艾萨克森说,作为一名传记作家,他有责任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复杂性,“好的一面我们欣赏,黑暗的部分我们不喜欢”,这是不太现实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缺乏共情的人就是个混球、傻瓜或坏蛋。
有时候,马斯克不是一个很漂亮的形象,但他确实是将我们引入电动车时代的唯一人物,也是今天唯一将美国宇航员送入轨道的人。
我曾经以为他这种狂热的紧迫感会毁掉推特。但现在,Twitter Spaces正在运作,短视频功能在运作,rewind功能也在运作。
所以你必须在狂热的紧迫感和缺乏共情之间保持平衡,同时更要有完成使命的决心。
沃尔特·艾萨克森说。
或许,这就是《埃隆·马斯克传》给我们的最大精神力量之一,毕竟,人还是不可失其利爪。
沃尔特·艾萨克森作品系列 《埃隆·马斯克传》 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