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5 15:12
癸卯兔年将至,北京大街小巷透着越来越浓的年味儿。颐和园南侧的昆明湖东路上,提着年货的人们在赶路的当口会忍不住看几眼一旁的河道——冬日的京密引水渠冰面澄澈,别有一番意境。
河道的右岸,冻得结结实实的冰面中间有一片水面,靠近看,原来是正在进行步道维修改造。水泵不停歇地将地下渗水抽排出去,岸边浇筑的混凝土块上盖着一层层棉被,过几天上面就会铺设崭新的步道。
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施工现场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随着工程陆续完工,到2024年3月,北京市民就可以从这里开始,跨越半个老北京城,沿着滨水步道“遛弯儿”到东便门,近距离欣赏古都水景。
斜晖脉脉水悠悠。作为古都核心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西南二环水系周边分布着颐和园、玉渊潭、陶然亭、天坛等景点,游人如织。然而,想要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不容易。
驱车沿着昆玉河行驶,一边是居民住宅区,一边是亲水空间,但中间的城市快速路阻断了便捷通道,短短十几米的距离让人难以跨越。
“现在不少桥区缺少连通沿河步道的台阶、梯道,市民走在桥上,却很难下到河边。”北京城市河湖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桂彬,指着不远处的跨河桥梁说,“居民从市政道路到达河边,至少要绕行1.5公里,而在开放提升工程增设下河梯道后,居民只需走500米左右就能到达。”
根据规划,工程将在昆玉段现有跨河桥梁增设21座下河梯道,在不改变现状桥梁结构、不新增跨河天桥的情况下开放滨水空间,实现最小成本下的利益最大化。
“河道线路长、工程点位散、工程种类多,是此次提升工程的特点。”桂彬指着工程示意图对记者说,“2019年,我们开展一期工程建设,初步解决了西南二环水系滨河步道不通畅的问题。2022年9月开工的开放提升工程是二期工程,在开放滨水空间的同时,将进一步打通个别断点,真正实现沿河一路畅行。”桂彬说。
连通滨河步道、开放滨水空间、维修改造河道……从一期到二期,一系列建设举措,将彻底打通这条以河为轴线的文化长廊,让市民沿河感受城市的历史厚重。
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京密引水渠施工段 记者王鹏翔摄
“市民的意见始终是我们实施工程的重要参考。”桂彬说。2022年“世界水日”当天,北京城市河湖管理处在甘雨桥附近公园设立展板,在介绍工程的同时广泛征求周围居民意见,最终采取在桥下便道两侧明挖、设置桥涵的方式,方便居民日后直接从桥下通过。
在提高河道可达性、连通性的同时,工程还注重河道的安全性。工程现场负责人王海山说:“原有部分挡墙向河道倾斜,步道冻胀开裂,存在安全隐患。我们这次在步道下填筑砂砾,保障河道安全。”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大规模混凝土浇筑作业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施工虽然暂停了,但还处在28天养护期的混凝土依然需要有人定期维护。”王海山说,“此次春节值守的8名工人就承担起了巡查保安全的重任。”
顺着下河阶梯往下走,不时能看到来回巡查的工人。他们沿着混凝土块与岸边的间隙一点点往前走,每隔200米,将棉被掀开,把温度计插到预留的测温孔中,检测混凝土温度,读取数据后再小心地将保温棉被盖好,不留一点缝隙。
“我们每次巡视两人一组,上下午各一次,不到1小时就能将2.4公里河道巡视完。”值班工人李朵红说。
35岁的王洋是此次值守班的班长,他自愿留在工地过年。“为了让值守工人们安心过年,工地不仅按3倍工资发放补助,还为大家购置生活用品、做饭食材。”王洋说。
“工地就和家一样,有空调,吃得还好,我今晚给大家包饺子!”田国军平时负责工地80多人的伙食,这次值守给8个人做饭,更游刃有余了。
“上周末我们刚去了武清,考察钢结构厂家;昨天又去中关村调研智慧灯杆厂家。”桂彬说。等春节过后,工程将全线多点铺开。届时,工程还将进行绿化景观提升改造、服务设施改善等工作,增设垃圾桶、垂钓平台、智慧视频广播等,增强居民的亲水体验。
将来,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建成后,将有更多的市民受益于这个“滨水空间速达圈”,在河边欣赏到“流动”的美景,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享受惬意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