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3 08:57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首都北京先后展开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生态治理行动……
从曾经的“灰雾蒙蒙”到如今的“碧空如洗”,首都空气质量可谓“涅槃重生”,但是“北京奇迹”,绝非一蹴而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副处长连爱萍坦言,成效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合力:
——自下而上“一条心”。如今的成绩绝非一个委办局、一个处室、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自下而上、多部门配合联动的结果。每个进京路口的执法检查,都由交管部门协助共同完成;控制机动车总量,增加新能源车占比,离不开北京市交通委的宏观调控;为新能源车主发放补贴,少不了北京市商务局的统筹……而这背后,更少不了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人的付出与努力。
——管得严,盯得紧。2014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北京市又出台了《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两部地方法规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移动源污染防治法规体系。无论是从提高新车标准、加快老旧车淘汰、加强在用车监管、改善油品质量、强化油气污染监管和开展非道路柴油机动力机械污染控制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律法规和地方标准保驾护航,也让执法者在每次执法过程中更有底气。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按照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相关要求和指导原则,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北京市始终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强化本市重型柴油车以及外埠进京重型车排放监管的同时,北京市不断优化交通出行方式,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发展,培养公众“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意识,进一步促进污染减排,加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川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