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心”片区更新改造入选全市“十佳”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记者 曲经纬

2023-09-27 16:35 语音播报


“城市绿心”片区“大工厂”变成“大公园”,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记者 常鸣/摄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是时代的代表作。昨天晚上,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城市绿心”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入选全市“十佳”案例。

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点——“城市绿心”片区曾是东方化工厂、外围老旧厂房和三个村庄所在地。随着通州升级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工厂”变成了“大公园”:工业设施拆除后生态基础脆弱的场地得以治理和重塑,尤其是“生态保育核”,以自然之法解决生态问题,营造了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生境和优质的动物栖息空间,实现100%生态修复治理。

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年平均值可达每立方厘米3700个,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以及北京市区负氧离子平均值。公园利用绿色能源系统,较传统供能方式每年可减少11556吨二氧化碳排放。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公园生物多样性也日益丰富,已有约50多种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心”安家。

在大尺度生态本底之上,设计团队匹配公园需求植入了公服、文化、体育、休闲功能。东亚铝业老旧厂房被改造为运动馆、体育主题酒店;东光实业厂房被改造为网球主题酒店并配建网球中心;基于造纸七厂的六栋建筑如今是“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坡屋顶、方窗洞、砖外墙、大烟囱元素得以保留,特色鲜明的村庄符号被植入功能或融入景观,留住了工业记忆和乡愁。

如今的“绿心”是“活力之城”的崭新空间。北投集团成立绿心园林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运营维护,特色活动不间断。网球主题酒店引入网球赛事、培训、活动,塑造网球运动新地标和社交体育新方式;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积极打造集艺术品创作、展览展示、艺术品交易、公共艺术宣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艺术空间。

大尺度生态和休闲空间创造了丰富的消费场景。平衡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运营,结合市民需求,公园引入北京科技周、绿色发展论坛、副中心马拉松、音乐节以及儿童创造力乐园等一系列市民赛事和活动,激发活力,丰富四季内容,是生态本底优质、功能多元融合、市民活力乐享的全龄全季节“城市会客厅”。植入的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市级文化设施和市级体育设施也即将亮相,这个市民活力中心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和彰显东方智慧的典范。

本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与“城市绿心”片区更新改造同样被评为“最佳实践”的,还有朝阳区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回龙观地区首开LONG街、鼎好电子大厦一期、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昌盛园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共计10个项目。该活动自今年5月12日启动公开报名,来自全市100多家单位推荐或申报了151个项目。今年7月,49个专家初选项目开展网上公众投票,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633万,累计参与投票人数超过279万。经过网络投票、专家复评和综合复议,最终评选出全市“十佳”。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与北京城市更新联盟联合举办。活动以小空间规划改造推动城市肌理大更新,解读北京城市更新政策措施、发挥典型项目案例的品牌带动效应,评选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利于完善城市功能、形成活力空间、改善民生福祉、体现多元主体参与,在北京乃至全国具有示范领先效应的项目,打造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北京模式。

聚焦副中心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