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展台让人眼前一亮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作者 张群琛

2023-09-05 19:59 语音播报


“京津冀专精特新企业1117家”“京津冀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小企业9000余家”“京津冀区域运行性铁路总里程10933公里”……还未踏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台,一个融合了9组18条数据的多媒体翻牌矩阵便映入眼帘,为观众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的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台位于国家会议中心地下一层“省市区展区”的显眼位置。展区以“北京橙、天津蓝、河北绿”作为视觉色,通过三色晕染铺陈,强烈表达着三地的融合发展,成为整个展区中色彩最为分明的展台之一。

步入展台,最先看到的是大兴国际机场与中国中化雄安新总部大楼的模型。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也是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而别名“金芦苇”的中国中化雄安总部大楼,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该建筑坚持智慧科技、生态健康、绿色节能,实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办公体验。

相较于中化总部模型这个“庞然大物”,旁边的三个小模型也同样引人关注。这是由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产品,一块4.5公斤重的铝块经过精密仪器的切割最终只剩下300克,材料去除率高达93%,而剩下部分则与真实的鸟巢外壳无异。鸟巢旁边是用767个零部件拼成的99A型主战坦克的模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坦克模型是根据实物采用1:25的比例制成的,每一个零件的装配间隙保证在0.02毫米以内。为了展示精雕集团的精细,在五根铅笔芯上完成的乐器精雕作品也让观众啧啧称奇。用放大镜看,每一件乐器的纹路、丝弦等都清晰可见。

精雕集团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北京精雕集团将数控机床的生产组装整体搬迁至河北廊坊,实现了“北京研发、河北生产”,也奠定了公司规模化生产高端数控机床的基础。目前,廊坊厂区已经成为集团最大的机床核心制造基地,占地规模约15万平方米,年产8000台到1万台中型精雕机。产品升级、产能提升还带来源源不断的新订单,北京精雕开始展翅腾飞。“除了廊坊的核心制造基地,位于天津的关键功能部件研发制造基地也将在年底启用,届时北京精雕集团的企业布局‘金三角’也将形成。”

除了巧如天工的模型,展台中展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数据更是振奋人心。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目前已经累计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993个,同时津冀两地共同打造承接平台21个,带动北京人口疏解约10万人,拉动津冀两地就业约20万人。河北省积极承接北京批发市场的疏解转移,目前累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市场35个,签约北京商户46000余户,已入驻近30000户,带动河北从业人数约18.6万人。

天津市服务京津冀消费大市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天津市新引进品牌店铺500余家,组织全市企业推出促消费活动1500余场,投放市级消费券1.26亿元,撬动比超过1比30,1月至6月份天津全市社零额增长8.1%。未来五年,天津将集中力量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等十项行动。

聚焦副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