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宝藏打卡地!等你来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作者 王倚剑

2023-09-05 20:01 语音播报


秋日凉爽逐渐驱散炎夏暑热,正是外出游玩好时节。北京城市副中心就藏着不少好玩又有文艺范儿的宝藏打卡地,不如就在金秋时节来一场城市探索之旅。

秋“艺”浓浓

著名的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浓厚艺术氛围充满每个角落,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意在此碰撞,形成活泼灵动的创作氛围。

除了艺术工作室,各具特色的建筑也成为艺术小镇的网红打卡点。入驻小镇的艺术家发挥创意和灵感,使建筑设计化为艺术载体,成为“中国最大艺术家聚集地”的实体表达。从外部观察宋庄美术馆,建筑上部用纯红色方砖贴砌,仿佛一个个红色盒子。这一色彩设计是吸收了小镇原有建筑的北方农家院特色。美术馆的下半部建筑则用透明玻璃围合成墙。馆内天花板、墙面、楼梯均采用纯白色调,对比和统一的设计特色,复古风和现代感混搭,氛围感十足。

美术馆展览以当代艺术为主,目前二楼展厅为常设展览,展出雕塑、陶瓷、油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一楼展厅布设“中国当代艺术家手稿文献展”,汇集20余位艺术家的创作手稿与书籍文献。这些手稿或严谨精细、或粗犷写意,有的就画在书页、废纸边角,从中既能了解艺术品诞生历程,也能感受到艺术家的个性和态度。

位于梨园镇九棵树东路的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同样艺术感满满。馆内目前拥有3000余件藏品,其中约2000件由韩美林捐赠,作为常设展览展品。对比杭州、银川等地的韩美林艺术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展示面积最大、作品最多、种类最丰富。馆内共设10个展厅,分别为北展区的序厅、陶瓷馆、专题馆、雕塑馆、书画馆、公教厅,以及南展区的设计馆、手稿馆、紫砂馆、城雕厅。

奥运“福娃”设计手稿是馆内的明星展品。据讲解人员介绍,福娃造型设计几经变更,比如早期曾有拨浪鼓的元素设计,最终造型以陕西剪纸人为原型,细节参考了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和纹样以及古文物,如人面鱼陶、宋代瓷器的纹样、古敦煌壁画火焰元素等。“福娃”面部表情则取材于传统京剧脸谱。

神秘的天书、气势宏大的青铜龙、石器与小鸟对比鲜明……丰富的展品提供了观赏和解读的多重可能性,雕塑作品均不设围栏,让游客充分体验艺术的美好。孩子们喜欢画纸上毛茸茸的小动物,年长者对书法字画情有独钟,年轻人更偏爱风格抽象的天书和雕塑。李先生常在休息日来参观,每次都有新收获。“慢慢走、慢慢看,能咂摸出一些和传统经典相通的思想和韵味。”

艺术的土壤是生活,根源是群众。为进一步拉近艺术场所和群众,尤其是孩子间的距离,宋庄美术馆开设了“为美术馆画一道彩虹”项目,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则开展了“美林美育”大课堂、韩美林艺术体验市集等系列活动。接下来,韩美林艺术馆将引进更多精彩的专题临展,宋庄美术馆则将在9月底重新布展,邀请常驻或常来宋庄的艺术家展出作品,其后还有期刊主题展览、儿童艺术节等新展览、新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拍照“出片”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新潞·运河文创园的克莱因蓝楼梯上格外热闹,好几个年轻人正以楼梯为背景拍照,有的背靠栏杆,将天空与楼梯的蓝色同时收进镜头;有的站在台阶上,镜头以仰角拍摄,使深邃神秘的蓝色填满整张照片;还有人别出心裁,只让楼梯一角出现在画面中,用同色的服装和配饰呼应。

郑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不少推荐,趁着周末天气好,带着朋友赶来拍照。“这两年‘克莱因蓝’特别火,我们也想拍这种博主同款打卡照。”几个女孩笑得开心。新潞·运河文创园这处楼梯设计了大面积克莱因蓝色,手机随手一拍就很出片,而且不同位置、不同滤镜还能拍出多种风格,这一趟没有白来。

新潞·运河文创园是老旧厂房改造的经典案例。此地位于五河交汇处,前身是菲美特铸造厂,改造后凭借出挑的色彩意外走红,成了副中心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受欢迎的还不只是这段克莱因蓝楼梯,楼梯向园区中心延伸,形成一条蓝白相间的空中走廊,白色系的运河美术馆棱角分明,建筑设计颇具匠心,都是各种平台上拍照打卡的推荐地。

园区内蜿蜒的蓝色其实还有个名字——“城市之桥”。园区设计团队表示,希望园区能作为由人工城市(住宅小区)向自然的城市(运河岸)过渡的一个中间区域,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在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时没有进行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而从每座单体或组团入手,对各功能区进行合理设计,自然地汇聚成一个全新的独特园区。“城市之桥”就是串连园区各部分的交流之桥与乐趣之港,地面上与桥上的人挥手相望,互动、游戏,让这处办公园区也成为一个游乐场,激活园区内部庭院。

除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园区内的时尚餐饮店、咖啡馆、健身房、字里行间书店等也是打卡热门。

通州区自然条件优越,旅游景点众多,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能拍“大片”的地方数不胜数。一号码头岸边有一块地势较高的草坪,站在斜坡上仰角拍摄,能拍出天空与草地蓝绿相接的美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绿化面积大,天然绿意俯仰皆是。人文景观则要数红墙灰瓦的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现代风的运河商务区、设计感十足的千荷泻露桥等。在通燕高速与服务区交叉口附近,还有一个小众拍摄地——东古里艺术园区,园区功能以实景拍摄为主,搭建多种风格的景观和建筑,小清新、工业风、“多巴胺”、复古风应有尽有。正在现场拍照的王先生表示,自己是摄影爱好者,在这里非商拍行为不收费,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预约过来待上一天,每次都能找到几个新的拍照角度,“只有想不到,没有拍不到。”

新潞·运河文创园。

反差趣味

对于通州居民而言,大运河是悠久的历史画卷,也是最亲近的水岸风光和乡土记忆。升级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后,经过水环境治理和硬件提升改造,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成为更多人喜爱的休闲空间。

运河沿岸是附近居民遛弯首选,近水多绿的自然条件带来习习凉风,美丽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运河文化广场更是广受欢迎,千年步道植入文化基因,宽敞的活动空间满足了附近居民多样化需求,无论遛弯、休憩、聊天,还是滑旱冰、跳舞、练习乐器,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运河岸美景惊喜不断,8月开始,夜晚的运河文化广场气质又焕然一新,音乐舞台、游乐摊位、美食档口……好吃的好玩的让人目不暇接,美食美景相映成趣,好口碑口口相传,立刻成为夜经济消费的热门场所。

首届大运河仲夏消费季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夜生活。每晚19时开始乐队表演,一首首观众熟知的流行歌曲令人沉醉,不同风格的音乐焕新消费场景,刷新观演体验,为夜晚赋予不同主题。

欣赏表演之余,还能品尝各类美食。消费季设置了美食啤酒广场,拥有约100个美食档口,每日16时以后,各种美食新鲜出炉。观众还可以在欧式篷房以及草地上可容纳近20人的蒙古包中,感受城市野趣和民族风情。

美食啤酒广场旁边是游乐区,汇聚水上乐园、亲子游乐、智力游戏、新品盲盒等众多玩法。消费季期间市民游客既能在广场上享受游园乐趣,还可以带着孩子在亲子互动区度过美好时光。

白天与夜晚截然不同的环境氛围,为同一个空间和场景的活动开展和气质塑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白天的东郎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人不多,在园中活动的多是在此工作的上班族。园区地理位置优越,90%的空间已经租出,承租单位以商业办公为主,文化企业占比70%以上。

而到了晚上,灯光如一条河流,随着涌入的人群肆意流淌,园区店铺前彩灯亮起,氛围温馨浪漫;啤酒广场也热闹起来,三五好友相聚落座享受美食;夜市上,人们流连忘返,观赏古风节目和打铁花表演的“星如雨”“花千树”,小朋友们在游乐区套圈、玩水。由于夜晚客流量大,部分精品店铺开门时间也随之延长,音乐酒馆、手作体验店、甜品店,多样消费使东郎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白天文化办公,夜间文化消费”的特色,成为拥有文化办公、文化教育、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元化功能的综合性开放街区,是北京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和“夜京城”融合消费打卡地。

声音艺术博物馆。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千猫会收藏馆。

奇趣宝藏

声音能被看见吗?生物是如何发声的?快来声音艺术博物馆一探究竟。

声音艺术博物馆是本市首批对外开放的“类博物馆”开放培育试点单位之一,拥有“声音总站”“声音艺术空间”“若谷楼”“声活中心”等展示空间,丰富藏品、特色主题和新奇体验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进入声音艺术博物馆常设展区“声音总站”的一瞬间,嘈杂语声涌入耳中,博物馆好似热闹集市。“老北京声活”是博物馆打造的一处“声音景观”,眼前几张小凳、一棵老北京院落常见的小“树”,树枝上挂着两三只空鸟笼,闭眼倾听,一下子穿越进集市、胡同、四合院,树叶沙沙作响,小鸟婉转啼鸣,院外小贩叫卖刨冰……截至目前,馆内已收集了200多条北京街头声音,通过12个音响环绕立体播放,令人“声”临其境,感受老北京生活。

在这个听觉的世界,最好的参观方式莫过于合眼感受。潺潺流水中鱼儿游动,雪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成群的阿德利企鹅吵吵闹闹……自然展厅收录七大洲经典自然环境声场,还原了当地环境和动植物声景。目前,馆内设置的是南极声场主题,其余大洲的声音将轮流登场。除了虎鲸、威德尔海豹等难得听到的动物声音,展厅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自然声,几公里厚的冰川板块相互摩擦发出细微声音,暴风雪席卷雪原的呼啸,如同大自然的脉搏传入耳中。

除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在这里还能“看到”声音。馆内设置了多种科学装置,向参观者展示声音产生、传播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昆特管中,泡沫粒子随着声频率改变运动轨迹;金属板上放一捧沙子,就能观测到声波的形状。

这些装置最受孩子们的喜爱。胡雪玲和儿子一起来博物馆参观,可操作可互动的装置一下吸引了小家伙,认真操作的样子像个小科学家。“孩子就要升初中了,博物馆的主题和初中物理会涉及的声学有关,多来几次也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胡雪玲说。

说到新奇有趣,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小堡西街的巷子里也藏着一家独特的私人收藏馆。走进千猫会收藏馆,就像走进了Hello Kitty的卡通世界,桌布、灯罩、抱枕,甚至室内的水龙头,每一个角落都能见到Hello Kitty元素。

馆内分设前厅购物区和两个展厅。A展厅墙面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周边,从摆件、挂饰、文具到日常用品一应俱全。1976年生产的挂袋、仅有实物六分之一大小的精致厨房模型、占据一整面墙的限量公仔……不少粉丝专程前来打卡。

为了给藏品一个合适的“家”,店主在藏馆设计上下了功夫,墙面以红白黄三色为主,不仅呼应周边元素,而且适合拍照,非常“出片”。每天都有参观者预约前来,与可爱的小猫合影留念。

摄影 唐建

聚焦副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