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08:02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十年来,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交流合作,“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以文化艺术的交流穿越空间的阻隔,不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不断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多彩的文化艺术交流,不仅搭建起连接心灵的“丝绸之路”,而且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促进了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不断谱写世界“美美与共”的和谐新乐章。
《拉克美》剧照 本报记者 方非摄
京版书受海外读者青睐
今年6月,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节期间,北京出版集团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出版成果展,以文字、图片、造型等方式,集中展现十年来市属出版企业在版权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取得的成绩。集团展出“一带一路”出版成果385种,包括《人生》、“北京古建文化”丛书、“中华文明探微”丛书等优秀版权图书。
十年来,以出版“走出去”践行文化“走出去”,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北京出版集团打造出具有京版特色的海外传播格局。
回顾过往,北京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制定了差异化布局国际市场的顶层设计思路,按照“东欧—中东欧地区”“西亚—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等不同区域,与“一带一路”近30个共建国家的出版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广泛布局、逐步深耕”的方式,在海外举办品牌活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深化文化往来机制。北京出版集团已连续三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出版集团每年版权输出签约达100多个品种,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经集团推介至海外,实现多语种翻译出版。《平凡的世界》累计实现塞尔维亚语、马来语、越南语等8个语种版权输出;《穆斯林的葬礼》《云中记》《北上》《平安批》等精品佳作实现俄语、阿拉伯语、拉脱维亚语和泰语等多语种海外出版。《第191号的发现:屠呦呦的故事》意大利语版等多种图书获得“输出版优秀图书奖”。北京出版集团与科技公司合作的《采桑子》《我与地坛》等英文版电子书,覆盖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累计获得300万的浏览量以及30万的收藏量。
推动品牌海外传播也是一大亮点。北京出版集团自主培育的大型文化活动品牌“品读北京”,自2012年起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举办精品书展,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受到海外读者欢迎,有效提升了集团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中华文化感召力。该集团自主运营的文学交流平台“十月作家居住地”(海内外已设立14处),开创了“作家创作交流、版权交易、图书展示、品牌传播”为一体的文化“走出去”新模式。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处,分别位于布拉格、加德满都、莫斯科和吉隆坡,海内外居住地运行6年来,先后有近20名中外作家和翻译家入驻,创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北京出版集团积极创新对外合作交流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同步的方式,举办7场跨国跨地区文化交流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两国主要出版机构达成跨国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合作机制,探索实物出口渠道取得新收获。还通过设立驻外办事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为深度拓展东南亚市场,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办事处,启动国际合作出版业务,并以此为支点,深入周边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演艺舞台演绎美美与共
歌剧《玛纳斯》、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音乐剧《飞天》、舞剧《五星出东方》、歌剧《拉克美》……十年来,演出舞台上“一带一路”的作品一直闪耀光辉。无论是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中直院团,还是北京演艺集团等北京市属院团,都创作出一大批“一带一路”主题作品,或讲述“一带一路”上传唱千年的故事,或表现共建国家一脉相承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文化力量。
《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演出 中央歌剧院供图
“文明总是在苦难中渐渐成活,人们总是在跋涉中找到自我。”不久前在敦煌举办的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辉煌震撼的音乐剧《飞天》音乐会奏响了文博会开幕式的迎宾曲。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演奏《丝路飞天》,用琵琶的弦音带观众“穿越”回千年前的莫高窟,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者殷硕领舞《丝路飞天》,用传统长绸舞技法,营造出敦煌壁画上的绚丽盛景,随后,《从前,有个地方叫敦煌》《凤侣鸾俦》等唱段依次唱响,讲述着“守护人”与“赶路人”守护莫高窟壁画的故事,音乐剧《飞天》以敦煌飞天为灵感,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诠释探寻深远的文明融通之意。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文化的互融互通激发了很多文艺院团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中央民族乐团近年来推出了《玄奘西行》《丝绸之路》《甘声肃韵》《垄上行》《美丽新疆》《伊犁之歌》等一系列展现“丝绸之路”悠久历史文化的作品。其中,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以玄奘西行取经途经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奏响百余种民族乐器,彰显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印度等风格特征的音乐文化,充分展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音乐在历史的沉淀与融合中形成的多元文化特质。
古丝绸之路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勾连起多民族的文化血脉,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制作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就以这一珍贵文物为题,诠释出各民族同生共荣之时代主题。
以美传情诠释丝路精神
十年来,中国美术馆通过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举办美术展览、拓展国际收藏、雕塑作品海外落户等多种形式,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吴为山青铜组雕《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亮相“美在融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今年九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在融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6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为观众奉上世界艺术的盛宴。近年来,中国美术馆联合相关单位相继主办了“包容与共进——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艺术展”“‘艺汇丝路’艺术展”等重要活动。十年来,中国美术馆举办共建国家和地区相关艺术展览共40余个,收藏有关作品共200余件,展示了各国的艺术风貌,生动诠释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中国美术馆不仅把世界的艺术“引进来”,而且要让中国的艺术“走出去”。自201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组织策划赴国外展览20余个。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艺术作品享誉海外,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使者。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画家齐白石》永久陈列于奥地利世界博物馆;《问道——孔子问道于老子》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巴特列公园巍然矗立;《孔子问道于老子》永立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顾拜旦》雕像永久陈列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在佛罗伦萨意大利艺术研究院永立……一座座写意的雕塑,将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传播海外。
在交流互鉴中,不少国际艺术大师与中国结下了浓浓的情谊。今年5月23日,中国美术馆迎来了建馆60周年,有两位国际艺术大师的雕塑作品在馆庆前夕抵达中国美术馆,它们分别是来自安东尼奥·迪·托马索的《风之舞》、来自祖拉布·采列捷利的《扫院子的人》。原来,两位艺术家获悉中国美术馆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他们欣然拿出各自的代表性作品,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以示祝贺,成就了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中国美术馆近日展出俄罗斯艺术家祖拉布·采列捷利的作品 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2018年,中国美术馆牵头成立“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通过展览和论坛等形式形成持续而深入的互动机制,增进了联盟国成员及相关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为各国间文化融通搭建了新的舞台,切实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美术殿堂,肩负着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吴为山说,中国美术馆将进一步加强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多元文化民心相通。“文化交流的本质在于: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只要我们面对面,心连心,就能魂相依,脉相连,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相互依存,扶助前行。”
国剧“出海”蹚出创新思路
影视出海,成绩斐然。从《延禧攻略》到《鬓边不是海棠红》,从《皓镧传》到《玉楼春》,欢娱影视在11年的历程中60余部影视作品成功“出海”,传播领域以东南亚为起点,覆盖42.5亿次海外收视人群。近年来,伴随着“影视+非遗”的新思路,国剧跨出国门又有了全新的助力。
《延禧攻略》海报
《延禧攻略》被翻译成15种语言,成功登顶2018谷歌年度热搜榜单,在YouTube创2018年国产剧单集播放量最高纪录。《鬓边不是海棠红》在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电视台播出,在YouTube上,首集播放量超100万次。2021年播出的《双镜》实现了全球覆盖上线,YouTube全剧点击量已达440万次,东南亚点击量破150万次。2022年,《尚食》播出期间就有近百家海外媒体发声推荐中国传统美食,还引发马来西亚砂拉越州首府古晋市鸿安酒楼的“复刻”,将剧中展现的中国经典菜肴重现餐桌。
作为一部以古装剧起家的影视公司,欢娱影视自《延禧攻略》开始,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影视剧创作。2018年《延禧攻略》播出,团队有意融入盘金绣、打籽绣、缂丝、绒花、花丝镶嵌、打铁花、敲铜、昆曲等多项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特别是将绒花带入了大众视野。剧中以皇后勤勉、倡导节俭为契机,将菊花、福寿三多、摇钱树等19款绒花发饰加以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影视行业的国际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2016年,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成立,覆盖60个国家和地区的139家机构,有效推动了一大批中国优秀影视内容“走出去”。欢娱影视则在“出海”战略中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等国内外相对成熟的行业协会、合作计划、同盟组织,以及博览会、影视节、展映会等行业重要活动。
欢娱影视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杨乐表示,未来,欢娱影视将继续深耕内容领域,打造表现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中国美学的影视剧,积极承担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也将致力构建多元化内容体系,在国际传播力上实现新突破,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