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发挥企业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31 10:12 语音播报


“没想到这么快就打到车了”,国庆节最后一天的凌晨2点,拖着行李的陈颖刚走出北京丰台站就打到了一辆网约车,这让她感到很意外。滴滴APP显示,师傅当时离她不到一公里。上车后,和师傅聊天中,陈颖才知道,之所以感觉打车比平时快,是因为滴滴组建了一支运力保障车队,专门在机场和火车站服务深夜到站的乘客。“还是挺暖心的。”陈颖说。

组建保障车队只是滴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侧面。事实上,今年以来,滴滴把环境、社会、治理问题融入日常的运营,在公益救援、无障碍环境建设、智慧助老、稳定就业、员工权益保障方面同样贡献了滴滴的力量。这意味着滴滴不只是追求经济利益和口碑,也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商业道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层面,实现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这些措施的推出,反映出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头部企业在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期待这些政策措施能够尽快落地,并带动更多网约车平台企业参与推进。

助力就业 打造行业“蓄水池”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国家层面,稳定就业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成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

随着新一轮信息革命兴起和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不完全统计测算,一些主要互联网平台公司2021年为中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个,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另外,根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已经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4月30日,全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车辆运输证数量230万本。

这些数据意味着,平台经济在就业方面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正在不断显现。滴滴出行平台司机部负责人严辉在“平台经济稳就业、创就业、助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表示,作为国内重要的灵活就业平台之一,滴滴出行过去十年在国内累计服务了6400多万名司机师傅,其中有3200多万是网约车司机。

除了吸引更多人群就业以外,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同样是滴滴关注的重点。今年1月,滴滴(北京)工会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组织召开网约车司机协商恳谈会,并与司机代表签署专项协议,明确协商机构与机制建设、职业伤害与安全保障、收入与奖励补偿、福利与关怀、公益帮扶与奖励、专属商业保险等6项23条具体措施保障司机权益。

“相比一些明明是自己公司员工却用劳务公司逃避公司责任的少数不负责任企业,滴滴能把这些基本明确是灵活就业的劳动者保障放在心上,是值得推广和鼓励的。”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新兴发展基金经济学家曹波称。

不仅如此,滴滴还成立了为特殊困难司机提供公益帮扶的“滴滴关爱基金”,并通过“橙果计划”支持司机子女进入大学等,减少司机的后顾之忧。作为国内首个关注网约车司机子女教育发展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的司机知道并参与到“橙果计划”当中。数据显示,今年参加2023“橙果计划”的家庭中,快车司机5383人,出租车司机2680人,代驾司机1349人,专车司机663人,此外,青桔运维、货运司机、豪华车司务员、花小猪开放平台的司机家庭也都踊跃报名参加。

截至2023年8月,“橙果计划”已惠及近5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共为近1000位司机家庭子女颁发了“滴滴橙果奖学金”。今年,在超过1.86万个报名的司机家庭中,400名司机子女被授予“滴滴橙果奖学金”。其中,9位司机的孩子考上北京大学、4位考上清华大学,113人考入相关部门直属高校。

对此,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认为,这一揽子保障计划彰显了滴滴平台的社会责任,让平台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参与者,共同塑造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生态。

运力保障 平台优势化解“打车难”

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是缓解城市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和体验的重要渠道。对滴滴来说,在重大时间节点保障城市交通平稳运行是滴滴的价值和责任所在,而保障车队则是滴滴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一种具象体现。

近年来,滴滴组建了多支上百人的保障车队,为多种大型活动提供专属出行服务保障。截至目前,滴滴保障车队已经成功服务了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3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多个国际性大型活动,以及全国性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

以周杰伦上海演唱会为例。滴滴数据显示,10月12日周杰伦上海演唱会首日人气火热,叠加雨天影响,出行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5.4%,其中往返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需求上涨160.3%,夜间出行需求上涨100.4%。

除了点对点的用车需求外,滴滴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建了演唱会保障车队,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在每晚表演散场后疏散客流,帮助观众快速离场。滴滴方面表示,未来滴滴将持续拓展保障车队的服务场景,在司机师傅们的支持和参与下,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与此同时,在特殊天气出行不便,以及节假日场站出行高峰的情况下,滴滴也积极响应各地主管部门的号召,快速组建保障车队,成功疏散滞留的乘客,缓解深夜公共交通运力不足,为节假日需求暴涨时提供了出行保障。

以北京为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500名滴滴司机自发加入了保障车队。滴滴保障车队队长孙文鑫表示:“夜间火车站客流吞吐量大,而且地铁、公交即将停运,将导致大量旅客在火车站附近停留。保障车队在凌晨运营可以保障夜间到站旅客出行,疏解火车站附近交通压力。”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滴滴保障车队则在北京站、朝阳站、丰台站、北京南站和大兴国际机场五个场站进行旅客的接送服务,每个场站均配置100人以上的司机保障车队。

保障城市运行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应急保障中。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滴滴能做的不只是支持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转,还有深入一线的专业救援。

7月31日,由滴滴司机师傅组成、经过专业培训的“滴滴公益救援队”陆续参与到各地防汛救灾工作中。7月31日-8月2日,“滴滴公益救援队”派出北京、太原两支分队,一支深入房山区窦店镇、琉璃河镇等地;一支抵达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紫荆关镇教场村、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开展搜救及物资转运工作。

据了解,近两年,“滴滴公益救援队”联合北京红十字军红救援队、山西天龙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以共培共建的方式,为队员们提供应急志愿者培训、专业救援培训等免费教学,培训时长超过2万小时。与此同时,还为三地滴滴救援力量系统配置救援装备,提供联合演练、社会服务等实践机会,截至目前有267位队员,全队共完成服务时长近1.2万小时。

聚焦公益 让数字技术惠及更多群体

中国盲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视障者超过1700万。因此,保障他们正常出行和生活是一件涉及民生的“大事”。网约车行业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然而,视障人群其实更需要网约车服务。如何让他们能够便捷地使用软件叫车,在实际乘车时帮助他们的“眼睛”,成为滴滴极为关注的事情。

近年来,滴滴持续推动APP信息无障碍、出行时服务无障碍的工作。滴滴一直关注盲人用户的信息无障碍使用体验,并成立联合项目团队持续优化体验,让盲人可以用“读屏”方式使用滴滴叫车。在出行过程中,为障碍用户定制无障碍服务,2021年首期上线“导盲犬使用者无障碍服务”,解决“导盲犬”被误解为普通大型犬而发生拒载的问题,让携带导盲犬的用户可以顺利乘车,不被拒载。目前,该服务已基本实现对全国持证导盲犬携带者的全覆盖,带动285万的滴滴司机主动完成“无障碍服务认证”。

今年7月,滴滴与中国盲人协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国残联举行,并宣布“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全国上线。在“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中,每一笔订单出发前,系统会首先提醒司机帮助盲人乘客顺利上车。同时,滴滴也为视障人群提供了“优先派单”等无障碍服务权益。

随着滴滴与中国盲人协会战略升级合作协议的签订,双方也将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合作水平,持续开展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后续及助盲公益项目。双方将持续开展“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中途失明者康复重建及盲人出行能力培训”“盲人多元化就业培训”等项目,并支持导盲犬培训工作。与此同时,滴滴面向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人群的无障碍服务也在推进中,预计年内启动测试。

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一合作是激发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助盲解难的好事实事,是汇聚社会正能量、推动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的成功范例,也是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具体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老年人的需求也纳入其中,“数字技术适老化”同样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一部分。

随着数字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更多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2018年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数据显示,对于手机的使用,46.7%的老人在应用使用与功能操作上存在障碍,影响出行、就医、消费等。在出行方面,老年人则普遍具有打车软件操作难、路边扬招叫车难的问题。

在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的指导下,2021年,滴滴在全国上线了“滴滴关怀版”小程序线。目前,滴滴平台提供“助老打车”APP功能、小程序及电话叫车热线服务。截至2023年9月30日,滴滴助老打车已经覆盖355座城市,为385万老年人提供超1亿次打车服务,累计服务里程约8亿公里。

与此同时,过去三年,滴滴通过“全国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在全国培训约70万老人使用智能手机。2023年10-12月,滴滴将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启动“2023年老年智慧出行志愿服务行动”,联合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长春等6个城市的相关部门,举办智能手机培训活动,帮助至少12万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并为2.7万老年人提供1次免费打车体验服务,同时,向上述城市的老年友好型社区捐赠3000个智慧出行定位标识牌,帮助老年人精准定位,方便老年人就近打车。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智慧出行志愿服务行动聚焦老年人智慧出行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多种举措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认可。9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滴滴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在这份中国公益慈善的最高荣誉背后,是每一位服务大众出行、投身志愿公益的司机师傅,也有无数在出行路上互帮互助、传递温暖的乘客,亦是滴滴作为民营企业所贡献的一份重要力量,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文中陈颖为化名)

2023责任之光

编辑:李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