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11年:一位社区民警的故事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 作者 张晓光

2024-01-10 08:49 语音播报


看不见光的感受,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可能非常遥远,只能闭上眼睛感受。17年前,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天坛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邵杰,被确诊为不可逆转的管状视网膜色素变性,那一刻,他眼中的光在逐渐地消失,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他的追光之路也就开始了。

今天是第4个中国人民警察节,长安君为大家讲述这位“追光的警察”的故事。

“有小邵在,我们放心”

邵杰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生活了20年的天坛辖区,再熟悉不过。1984年,在警察老王的推荐下,大高个、热爱运动的邵杰,通过考试选拔成为一名人民警察,那时候的他,是天坛派出所辖区群众眼中最能干的小伙子。

刚从警的时候,邵杰和大多数新民警一样,对公安工作还是陌生的。对群众不熟悉,对辖区的了解也仅有日常的记忆,怎么打通和群众的关系,快速熟悉辖区,是邵杰的难题。

没有通讯设备的时代,只能用老办法,挨家挨户走访。

不出3个月,通过开社区群众联席会,加上邵杰一个胡同一个胡同,挨家挨户地走访,辖区的大部分群众,都认识了这位新民警。

“公安的社区工作,说起来只要一个字,心。在你字上面加个心,变成您,在工作里面再多加个心,这就是我的诀窍”,邵杰回忆起来年轻时候的工作,依然神采奕奕。

“有小邵在,我们放心。”胡同口的大爷大妈对这位新民警满是肯定。邵杰也热爱着天坛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那时候,邵杰眼睛里是有光的。工作认真,群众肯定,社区警务这项工作从那时候就成为他一生要坚守的事业。

当过社区民警,抓过小偷,办过大案,在同事眼里,邵杰也是能力非凡。

1997年的夏天,邵杰接到了一起盗窃的报案。辖区群众新买的汽车,车里面新装的CD机被盗窃了。那时候的车内设备,都可以抵得上普通职工一个月的工资。这个数目在邵杰的眼里,也是个不小的案件数额。

虽然辖区面积不大,但是排查起来人员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失窃是在晚上,在没有监控摄像头的年代,只能靠邵杰敏锐地侦查一点点摸排。外来务工人员、探亲访友的人、辖区最近出现的陌生人、二手设备回收市场的商客,都成为邵杰的重点关注。

在一番摸排下,小区的看门大爷发现了几个行踪可疑的人,邵杰知道后,锁定了嫌疑人的范围。几经波折,他找到了辖区内的一名嫌疑人,经过盘问得知了真正嫌疑人的住址。得知了准确身份,邵杰和同事们,一起将两名嫌疑人抓获,顺着线索还破了一起轮胎盗窃案,邵杰很欣慰。

那些年,不少社区居民到天坛派出所辖区办事,最先想到的都是邵杰。邵杰的片警身份也从1984年一直保持到了2007年。

“我眼里的光彻底消失了”

2007年,邵杰慢慢发现,自己的视野内出现了黑色的光晕,这在他看来只是没有休息好的原因。但是长久地不见好转,让他开始担心了。

去了医院,大夫出具了检查结果,确诊为管状视网膜色素变异。

“我的眼睛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像一个慢慢关闭的窗户,在一点一点地被遮上。”但邵杰那时候还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样的感受。

眼睛生病的邵杰,还能正常开展工作,但是视线障碍让他不得不离开管片工作,转向所内日常事务,他的内心开始了挣扎。自己在辖区工作了20多年,让他远离群众,是他最不舍的。

时间在走,他的视线也在一点点变狭窄。

2008年初,北京奥运会的筹备紧锣密鼓,邵杰作为对辖区最熟悉的人,也想出一份力。但那时候的他,只能看到一半的光线。为了尽自己最大努力参与到国家盛会中,邵杰选择在派出所指挥室内帮助内勤民警汇总各项数据。

“邵哥我是真的佩服,当时地图上没显示出来的地方,邵哥闭着眼睛都能告诉我们在哪里。”天坛派出所的民警说。

就这样,邵杰仅凭着记忆,配合着同事们完成各项工作。

奥运会圆满举办,但邵杰的视线也在一点一点地变模糊,邵杰内心中的不甘心也愈发强烈,不间断地治疗,多处检查看医生,都不能逆转失明的发生。

“这个病是无法逆转的,看不到东西是迟早的事。”提到自己的眼睛,邵杰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3年,邵杰拿到二级残疾人证,“我眼里的光彻底消失了,变成了一片苍白。”

当时的老领导知道了邵杰的情况后,主动与邵杰交流。按照正常的流程,邵杰可以提前离岗选择退休,但坚守了近30年的公安工作,邵杰始终放不下。

“我不会给大家添麻烦,我还想为辖区安全出一分力”,邵杰通过声音判断着领导和同事的方位,眼中的光在那一刻闪耀着。

就这样,邵杰主动要求到天坛派出所治安前台工作,成为一名前台接待民警,他的追光之路从那一刻开始了。

“下辈子我还要当警察”

为了不给同事添麻烦,邵杰在爱人的陪伴下每天乘坐公交车,准点到达派出所。接一杯水,一部电话,开始工作。这是邵杰每日的“追光”行动,11年间没有一次迟到。

从早上8点,繁忙的派出所人来人往,邵杰一个人接待着每一名群众,无论他们怀揣怎样的心情走进派出所来办事,都能被邵杰礼貌热情的态度所感染。笑起来弯弯的眼睛,加上谦和的态度,只要不仔细观察,邵杰就像是能看到一般,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刚开始的时候,所里的同事们都非常照顾邵杰,在新岗位上,邵杰的心依然暖洋洋的。但领导和同事们还是有担心,邵杰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能不能胜任这个岗位,毕竟看不见东西,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障碍。

邵杰为了把工作干好,凭借着多年对辖区的熟悉和极佳的记忆力,把所里100多名同事的电话号码牢记于心,辖区内各大医院、诊所、煤水电缴费点的地址和电话,小到自行车修理铺的联系电话,邵杰都记在心里。

上班期间的邵杰,摸着固定电话的按键,准确地拨出每一个号码,回答着群众每一个问题。

“警官,我想迁户,您看该找哪位警官?”

“我给您打电话叫管区民警。”

“我自行车丢了,该去找谁报案?”

“您去派出所2楼,找刘警官。”

……

2023年5月,一位87岁的老人通过电话找到邵杰,老人想查证自己的确切生日,但是时间过去太久了,好多地方都已经变迁,查找难度很大。可邵杰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多次的联系后,邵杰终于在其他派出所陈年的户籍档案中,找到了老人原籍的线索。

在档案馆中反复查找,邵杰和属地派出所最终获知了老人的出生年份。

“虽然很多人说何必较劲呢?但我觉得能给群众解决这些着急事就是我们应该做的”,邵杰说。

凭借对辖区事无巨细的熟悉和真情实感,邵杰接待了近10万名来办事的群众,一坚持就是11年。

这11年,在邵杰眼中是一片苍白,这十万名群众在邵杰脑海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样子。但来办事的群众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您真的看不到吗?”

今年,邵杰从警刚满40年,摸着沉甸甸的从警荣誉勋章,邵杰的眼眶湿润了——“下辈子,我还要当警察”。

在我们身边,和“追光的警察”邵杰一样,心怀热爱、默默奉献的民警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祝全国所有的人民警察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110中国人民警察节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