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如懿传》让乾隆在2018年夏末秋初成为最热门的帝王。然而,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乾隆与真实的乾隆反差很大——
- 野史中,乾隆沉溺酒色。事实上,他不喜欢喝酒,平时基本不饮酒。他一生写了几万首诗,从不以酒字入诗。
- 电视里,乾隆喜欢私访。有一个著名的传说:一个大年三十晚上,微服私访归来的乾隆饥肠辘辘,在“王记酒铺”要了壶烧酒、几盘烧卖,感觉不错,便题了“都一处”三个大字。从此“都一处”名声大震。事实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清代皇帝有一套严密的保安制度,且皇帝如果微服出宫,被人发现了,会被认为是极不自重的荒唐举动。乾隆如此一个特别重视规矩、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后世帝王楷模的皇帝,不可能经常私访;即便有过一两次私访,也不可能还到处给人题字,暴露身份。
- 刘罗锅没事就和乾隆开玩笑?事实上,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对大臣最为严厉的皇帝之一。

|
乾隆戎装图 这位世界上迄今为止掌握实权时间最长的君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张宏杰所著的《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饥饿的盛世》等书,也许可以帮您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复杂的乾隆—— |
- 他是传统帝王中减税最多、救灾最卖力的皇帝——平均每年救灾的钱,是雍正年间的十多倍;多次免收农业税,先后五次普免全国钱粮。据《清代的国家与社会》一书统计,乾隆一朝所减免的农业税总数为两亿多两白银!毫无疑问,是中国历朝之冠。
- 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对农业最重视,也最有办法的,积极推广红薯、玉米,使乾隆一朝的粮食产量创了历史纪录,引发人口爆炸,支撑着各项社会经济指标达到中国历史的最高峰。
然而,让许多人意想不到,也不愿相信的是:乾隆盛世是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
- 人口增长吞没了农业发展的成果,乾隆年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秦始皇以来的历代最低水平。比经济落后更令人惊讶的,是国家治理手段上的落后。
- 他极力扩张君权,一个严重的副作用是清代后期士大夫道德与精神的迅速堕落。
- 他将文字狱的魔爪伸向下层文人及普通百姓,可见其把防范和打击的重心从官僚体系转向了社会底层。
- 他大修《四库全书》,然而,史载他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
- 而其晚年对马戛尔尼使团的拒绝,更是让中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会。他去世41年后,当年曾受其接见的英国人小斯当东推动英国议会通过了发动鸦片战争的提案……

老年乾隆
《饥饿的盛世》中写道:“乾隆的盛世监狱精心塑造出来的国民,固然是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却无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扑面而来的世界大潮。”“虽然登峰造极,但乾隆的统治并没有任何新意……以乾隆为代表的专制精神造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更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
当乾隆带着“十全老人”的荣耀进入历史,他积累起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却像定时炸弹一样,一一爆炸。
“只有透彻了解了乾隆时代的另一面,对这个时代的得与失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我们这个民族才算没有白白经历‘乾隆盛世’。”

|
张宏杰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著有《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系列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