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11:39
“收您报纸3公斤,可获得相应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每周六上午,家住清华园北部荷清苑社区的张慧文,都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入秋后的北京风大天凉,但张慧文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把书本、报纸、塑料瓶分门别类归置好,给居民的“绿色环保再生银行积分存折”盖上红章,再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将分好类的回收垃圾搬上面包车……
“我退休后就 成了我们单元楼的邻里帮带志愿者,负责关心楼内的家庭,哪家哪户遇到事情,都会和我打电话商量沟通。”张慧文说,“有人觉得做这样的志愿工作压力不小,在我看来,大家都是集体大家庭的成员,邻里之间多照顾也是 应当的。”
端午送粽子,重阳包饺子,也是张慧文和荷清苑社区居委会每年必做的事情。“每年端午,居委会都会采购50多斤大米,包几百个粽子让志愿者们给各个家庭送去。” 张慧文有一双巧手,包的粽子漂亮,还教会了其他志愿者 ,“我们每年重阳节都邀请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志愿者们还会给老人表演节目,让老人们感到社区的温暖,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
今年6月,由清华园街道办事处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福胜环保科 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清华园街道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荷清苑社区启动。张慧文听到消息,第一个报名参加。“之前很多人都把破烂堆在地下室。我们向居民们宣传,让他们该拿来换掉的换掉,该分类处理掉的处理掉。”为 了让居民参与,荷清苑社区制定了积分制度,协助有智能手机的居民绑定二维码,给不会智能机的居民发放积分存折。
少至一块上海硫磺皂,多至一箱10斤的东北五常米,居民们将家里的废旧物品兑换成了日用品。“我们想 实现的,是通过鼓励,让垃圾减量源头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
档案
张慧文出生于1948年,退休前曾在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工作。2003年退休后,在社区积极开展志愿者工作,获得邻里一致好评与多次表彰。
旁白
能多尽一份力是一份力
我今年70岁了,想着趁自己沟通、协调等 工作能力还能胜任志愿者这一工作,尽可能多地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从事志愿者的工作,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开心,也为他人送去了温暖和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社区很多老人正是通过垃圾分类这一件志愿活动,掌握了如 何使用智能手机、关注公众号等。
除了垃圾分类、邻里帮带,我还有在社区发动和养老相关的志愿活动的想法,觉得能多尽一份力是一份力。志愿活动本来就是细水长流的事情,很多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恒心、耐心、细心 、诚心最为要紧。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收获了成就感,也特别享受社区居民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志愿活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