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戴锦华首次当策展人,办展览追问艺术与主流价值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李洋

2018-11-20 19:45

文娱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戴锦华教授日前第一次以策展人身份,在中间美术馆联合策划了名为《想象·主流价值》的艺术展览。这次展览的有趣之处不仅是策展人身份的跨界,也有展览选取作品的跨界。28组作品把当代艺术与其他的文艺创作和生产形式并置在一起展示,涉及剧场、纪录片、电影、网络文化、文学以及思想争论等形式,共同探讨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艺术创作与主流价值之间的关系。
 
 
 
“这个展,是关于对主流价值的认识是怎样影响到了艺术和文化,反过来,从艺术文化的现实去反思主流价值的概念和形象。”戴锦华介绍,所以在选择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的时候,要具有这种双重特征的才能入选。她希望展览能打破人们对主流价值一望而知的一些定见,打开一种认识主流价值和艺术的新的路径。
 
有句玩笑话叫“当年的先锋都变成了主流”。“那些抗议性的空间、抗衡性的空间、边缘性的空间,好像与权力不相融的空间当中,相反可能是一种新的主流得以实践的一个生长空间。而这样从边缘到中心、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其实在这二三十年的中国现实当中持续发生。”戴锦华说,展览尤其选取了那些处于“关节”上的艺术创作来反映这个特征。
 
展览选择了在中国电影业即将走向商业化的时候诞生的一部恐怖片《黑楼孤魂》作为引子。该片讲述了一个冤魂索命的故事,将“文革”期间的一桩惨案以恐怖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它告诉我们,一个巨大的转变(即商业化、市场化)已经发生,而历史(指文革)在这个时刻出现,同时在这个时刻被推远,它好像是一种需要去治愈的疾病,或者说正在治愈中的疾病。”之后,又通过对李少红执导的影片《血色清晨》、纪录片《彼岸/关于彼岸的汉语语法讨论》,油画《老美专》,油画《沉睡的人》等作品,梳理了文艺领域的拐点式变化。

《沉睡的人》,刘鼎,布面油画,200×120厘米,2017年

 

《老美专》,赵大钧,布面油画,160×200厘米,1997年,

全球化是近些年的社会现实之一。展览选择了胡葳的《悲惨世界》同人漫画创作,并通过创作者自述其同人创作的发生过程和反思。戴锦华介绍,这位创作者在法国接受教育、在法国从事创作,同时又与拉美“大悲圈”直接互动,他的同人漫画已经不在中国同人圈内,而是跨过很多种语言处于全球同人圈内。“全球化不再是一个修辞,也不是政治经济层面的,而是变成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基本事实。”戴锦华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人们谈论中国动漫的时候,也许要想一想,我们到底说的是什么样的创作。
 
《悲惨世界》,同人漫画,胡葳,2016年
 
近几年,电影创作似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不在场”现象,每年800多部原创电影作品呈现出的不是商业与艺术的矛盾,也不是先锋与主流的矛盾,而是没有多少影片让大家觉得跟自己的现实有关系。近几年中,倒是其他许多艺术形式显示出了强烈的对话现实的能力。此次展览委任一位研究者和一位艺术家,深入游戏《中国式家长》的创作工作室展开调研。通过他们的调研,呈现出这款游戏将社会上无法解决的矛盾柔化在游戏中,并产生一种新的可能和解的力量。

编辑:关一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