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这一天,春天已至
北京晚报 | 作者 吴勇

2019-01-31 12:50


解放军百万大军将北平团团围住是在1948年12月中旬,一个半月后将迎来1949年农历春节(1月29日)。1948年遇上暖冬,第一场雪是在11月初,之后天气便暖和起来,春天仿佛已迫不及待。
12月22日解放军在怀来县新保安镇全歼傅作义主力35军。这支美式摩托化军的覆灭,使北平变成了一座事实上的孤城,25万国民党军困守城内。三天后,北平下了那年冬天的第二场雪,《大公报》驻北平办事处主任徐盈在日记中写道,“上帝好像是要给圣诞节一个点缀,今天夜里下了一场瑞雪,把北平点缀得粉妆玉琢,十分美丽,把每天由250万人所制造的1700吨垃圾污秽都掩盖住了。”
大军围城,此时的北平又有多少人能消受得起这份浪漫雪景呢?混乱才是北平市民无法回避的日常, 细节得以在徐盈的日记中呈现,当时北平城内停水停电,铁路不通,电车不通,煤油价格从6元1斤涨到了36元1斤。饮食方面,淮扬馆子玉华台一顿中餐要1000元,人人皆知的东来顺,每天从500斤羊肉的供应量降到了每天50斤,每4两肉售价16元,还得赔本。
战争与和平,这一亘古话题已经踏上了历史快车道,谁能抢先一步呢?北平市民在忐忑不安中焦急等待着。
12月底,梁思成与林徽因绘制的《北平重点文物图》被分发到解放军前线围城部队,图中标注出了重点文物的位置,以及禁止炮击区。解放军攻城架势已然拉开。
最煎熬的自然是城内的傅作义,是困兽犹斗决一死战,与古都一起玉石俱焚?还是顺应民意,和平交出北平,使古都免于战火?事实上,天时、地利、人和皆输的傅作义,此时除了和平已没有更好的选项。
12月15日,按国民党“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北大校长胡适飞离北平,而燕京大学构长陆志韦、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以及梁思成、金岳霖、陈寅恪、顾颉刚、马寅初、冯友兰、朱光潜等大教授都选择了留下,知识界的天平已完全向共产党倾斜。
民意如此,傅作义心知肚明,但选择并非易事,他曾对身边亲信谈起:争取和平解放我是冒着三个“死”来做的,一个是和共产党打了几年仗,不了解我的人可能要打死我;二是,蒋介石和他的嫡系部队随时都会杀害我;三是咱们内部不了解情况的人,也可能要打死我。
和平协议终于1月21日达成,按《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约定,22日起国民党军陆续开往城外,解放军接管城防定于1月31日,阴历大年初三。纸面协定白纸黑字,但真正的和平安定仍步履蹒跚,在解放军进城接管之前,北平事实上已陷入无政府状态之中。
1月28日除夕,北平城内枪炮声又响成一片。徐盈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20几万军队及其装备已把北平变成了一个大火药库。到了移防前夕,便在无法约束的情况下,士兵们向空中消灭弹药泄愤。”当天市政府职员过不了年,包围了北平市参议会议长许惠东的家,迫使他将其保存的“公家”5万银圆提出5000元,发给每人1块。另外,在挤兑银圆的行列中,不知道谁抛了一个手榴弹,炸死了4个人。在没有电灯的马路上,大汽车盲目奔驰而去,轧死个把人更算不上什么。
新春时节,市民渴望结束混乱的局面,辞旧迎新的心情愈发迫切。大年初一,离解放军接管还有两天。徐盈写道,金圆券进入了2000元换1块银圆的大关。面粉每斤90元,玉米面每斤70元,每个烧饼也是由4元到10元,再由10元到20元1个。当天夜里枪声仍然砰砰作响,间杂着五颜六色的信号弹,虽然没有火树银花,却也是五色斑斓。“这就是新社会在北平降生之前的催生阵痛。”
1月31日解放军如期接管北平城防,2月3日,解放军举行入城式,春天降临,安定和平的生活终于触手可及,全城陷入持久的狂欢,这一切既是民意,更像是天意。  

 

本专题参考资料及部分图片:

《北平的新生》《刘仁传》《彭真传》《北平围城俩月记》《上上之役》《北京文史资料》《北平和平解放前后》

 

特别鸣谢:

北京市档案馆、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市委党史研究室给予大力支持

 

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