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止戈,和平大军入城来
北京晚报 | 作者 姜宝君 叶晓彦

2019-01-31 12:52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月31日接管北平城防,2月1日,平津前线总前委、平津前线司令部由通县宋庄移驻北平城内,根据聂荣臻的倡议,决定于2月3日正式举行解放军入城仪式。2月3日上午10时,解放军分两路,分别从永定门和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并在正阳门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解放军各兵种及各野战部队,从永定门陆续入城,经过正阳门,向东开进东交民巷,再绕过东单牌楼、东四牌楼、北新桥,经地安门到太平仓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的部队会合,再折向南行经西四牌楼、西单牌楼,经长安街转向和平门,最后向西行,从广安门出城。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使馆区是很有意味的安排。在旧中国,东交民巷是不允许中国军队和警察进入的,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已一洗半个多世纪的屈辱。入城队伍整整走了6个小时,直到下午4时才结束,出城的队伍有的都出了广安门,而从永定门入城的队伍,还在排队进城。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受到了北平各界群众的热情欢迎。

欢庆队伍经过东交民巷

 

广安门观出城
叙述者:张国庆 80岁
我记得大约是1949年大年初三一大早,祖母带着妹妹来了。老太太一进门,就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住我们家的那个副官连人带马都走了,打昨儿个起,街上连个兵影子都没有了。”众人都笑了,几个月的愁眉苦脸、担惊受怕一扫而光,一心盼着早些打开城门,早些回家。
吃完早饭,我跟着祖母去牛街麻刀胡同的亲戚家。在那儿住到第三天(1949年2月3日),刚吃完早点,就听见从外边传来嘈杂的人声,锣鼓镲也响了几声。我连忙跑了出去。街道上人很多,大家都喜形于色地向广安门大街快步走去。只见,有的人拿着用彩纸做的花儿;有的人拿着用彩纸做成的小旗子,旗子上还写着字;有的人举着大红旗;还有的人拿着锣、镲,抬着大鼓。街道两侧的墙上、树上、电线杆子上都贴上了各种彩色的大纸条(后来才知道这叫标语)。标语上都是以前没听到过的词。我见前边还有人在贴标语,就跑过去问一个大姐姐:“大姐姐什么叫解放军?”
“解放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军队,是解救劳苦大众的。”
“那,八路军呢?”
“解放军就是从前的八路军。”
“那,解放军什么时候来呢?”
“一会儿就进城了。快到大街上去看吧!”
我赶紧跑回亲戚家,把大姐姐的话告诉了大人们。大人们都说,行了,不打仗了,甭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祖母此刻想的是,城门准得打开了,该接我父母回家了。当即向亲戚家告辞,拉着我出了门。
此时,大街两侧已经聚集了好多的人,大家都喜笑颜开。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旗子,有的旗子上写有标语。锣鼓准备好了;茶桌摆好了;要献的花也准备好了;细长的竹竿儿已经挂好了“钢鞭”,用来点爆仗的香都点上了……一切就绪,只等解放军来了。
祖母和我走到菜市口,雇了一辆三轮车。到了西单牌楼,人多得车都不好走了,我和祖母只好下了车。锣鼓镲的响声、放鞭炮的响声震天动地。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随着解放军入城的腰鼓队、秧歌队、霸王鞭队,在这里同本城的一些民间花会狮子、旱船、高跷、地秧歌等一个接着一个表演。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喝彩声不断。我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挤进人群里,后来打听才知道解放军从这里经过,正向广安门方向出城去。  

广安门出城
前门观入城
80岁 刘振华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平人,1939年2月出生在前门大蒋家胡同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修自行车的小手工业者,在胡同里开了一个修车铺,养活着一大家子人。1949年我正好10岁,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
新中国成立前夕,北平已是大兵压境、炮声隆隆、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城市几乎陷入停摆的状态。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懂世事的孩子来说,那只是一个没有作业负担的寒假。
1949年1月31日那天,我只是偶尔听大人说起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了,北平和平解放了,但在前门一带和往常没什么两样。直到2月3日,我才真正见到了解放军进城的队伍。
那天上午,我向父亲要了些钱,到大栅栏东口的公兴文具店买铅笔、橡皮、小刀之类的学习用品,刚从家出来走到胡同口,就发现整个前门大街除了马路中间留了一条几米宽的通道外,全是拿着小旗、举着横幅、敲着锣鼓的人。我本来没想看热闹,一心只想去文具店买东西,于是灵机一动,转身退回20多米,从北布巷子往北插到鲜鱼口胡同,再从那里向西穿过马路,就能到文具店,结果那个路口也被堵得死死的。人越聚越多,我一个10岁的小孩儿在人群中根本站不稳,很快就被“挟裹”到了离路口不远的五洲大药房门前。过也过不去,回也回不来。
大约上午10点左右,马路上传来汽车行进的声音,我身旁欢迎的人群立时精神振奋起来,有的使劲鼓掌,有的举起小旗高呼口号:“欢迎解放大军挺进北平”“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等,口号声、锣鼓声响彻云霄。我趁人们高呼口号的机会从夹缝钻过去,一直挤到了欢迎队伍的最前边。一辆辆满载着军人的大卡车向北行进,后边是一队队穿着灰色军装、全副武装的战士,还有高大的军马拉着大炮缓慢前进。
我问身边一位学生模样的青年:“大哥哥,这些大兵来北平干什么?”他回答:“什么大兵,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队伍。”我又问:“北平不是有傅作义的队伍保卫吗?他们干什么去了?”青年说:“傅作义是国民党的队伍,他们不得人心,被解放军围困在北平,现在已经投诚了,北平和平解放了。”
我告诉他:“前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小学生为傅作义的军队捐款,我也捐了,那不是白捐了吗?”大哥哥有点不耐烦了,抬高了声音对我说:“国民党已经垮台了,你捐再多的钱也挽救不了他们失败的命运。”也不知道是不是嫌我啰嗦,话音还没落他就不见人影了。我仍旧站在那儿,看着一队队的军人从南向北行进,他们个个脸上浮着笑容,不时向欢迎人群招手致意,有的还走出队伍与群众握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左手提着暖水瓶,右手端着一碗水让兵士们喝水,一位干部模样的军人走出队列笑着说:“谢谢大娘,我们不渴。”还有一位大嫂趁小战士不注意,往他兜里塞了两个鸡蛋……
看到这种军民一家亲的情景,我脑海里浮现了另一种景象: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国民党伤兵在饭馆吃饭不给钱,还摔盘子砸碗;警察蛮横殴打人力车夫;1948年我在电影院看电影因为鼓掌还挨了宪兵一个耳光……
我当时就在想,国民党的兵和共产党的兵怎么就不一样呢?这时我发现地上有一个写有“共产党万岁”的小旗,于是就捡了起来,跟着人群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此时,一位小战士来到我面前,低声对我说:“你也参军吧。”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刚十岁,还上学哪。”他说:“过几年也行啊。”说完就急急忙忙回到队伍里去了。
解放军的队伍前面看不到头,后边不见队尾,他们步行通过前门,朝天安门走去。此时已近中午,我费了很大劲才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快步走回家。

前门入城的壮观场面
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