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4 09:00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凝聚着中国人内心深处对团圆平安和未来美好的祈愿。我们刚刚隆重庆祝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79年至1997年间的十个春节故事。这是春节的故事,也是春天的故事,是改革开放进程的一幅厚重的剪影。
白宫的中国年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登上飞机飞往大洋彼岸。时间定在大年初一是邓小平的主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这个举国上下一片祥和的时刻,成为新中国成立30年来第一位访美的中国领导人。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罗莎琳合影。
大年初一这天,北京的天气很冷,一大早就下起小雨。当年的专机机长徐柏龄回忆说,当日上海有雾,能见度不太好,影响飞机降落加油,是邓小平斩钉截铁地下了命令:“起飞!”专机经过15个小时的飞行,于29日凌晨4时半(美国当地时间28日下午3时半)飞抵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
第二天,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卡特夫妇的陪同下登上铺有红地毯的讲台。这时,军乐队奏起了中美两国国歌,鸣礼炮19响。接着,邓小平和卡特并肩走过长长的红地毯,一起检阅三军仪仗队。显然,邓小平享受着政府首脑的礼遇,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卡特致词说:“副总理先生,昨天是旧历新年,是你们春节的开始,是中国人民开始新的历程的传统日子。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你们向慈善的神灵打开了所有的门窗。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和解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欢迎仪式后,邓小平和卡特开始进行两国最高级会谈。会谈进行了近一个半小时,当记者蜂拥而上,询问会谈内容时,邓小平诙谐地回答说:“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当天晚上,美国总统卡特为邓小平的访美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刚从卡特的故乡佐治亚州运来的1500株红色和粉红色的山茶花。显然,这是卡特总统精心安排的。
邓小平在祝酒词中说:“我们来到美国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作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欢庆的节日。此时此地,我们同在座的美国朋友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美关系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场被中美4家电视台同时转播的晚宴被称为“全世界多数人今晚所注视的宴席”。邓小平的这次出访,在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中国热”。《人民日报》的评述说道:“中国对当前国际事务和中美关系的立场以这样有效的方式直接为美国公众所深切了解,这是从未有过的。”
改革已经起航
1980年2月17日,大年初二,邓小平和华国锋、李先念三位领导人一起出席首都党政军民春节联欢会。这是一个3万多人气氛热烈的晚会,参加者包括王震、邓颖超、徐向前等革命元老。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无疑在中央领导中最为引人注目。
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1980年的这个春节,蕴含着一些开端。这些改革直接决定刚从“文革”中走出的中国何去何从。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的举行无疑为中国的发展之路指出了方向。大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刘少奇平反、建议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第45条,取消关于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等决定。在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地指明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些改变和变革在短短的数年里激发了全国人民按捺已久的创造力,共同造就了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一片繁荣。
岳王庙怀古
1983年2月,邓小平携全家在杭州视察工作并同杭州人民欢度除夕。这次,小平同志从江苏到浙江,而后再到上海,主要目的就是考察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到20世纪末能不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和达到小康水平。
大年三十下午,他和女儿邓楠及外孙女萌萌一起来到栖霞岭岳王庙参观,缅怀古人,以史为鉴。晚上,省领导遵循邓小平“不要宴请,吃顿年夜饭可以”的指示,在下榻地杭州刘庄和卫士、服务员一起,与邓小平全家度过了简单而愉快的除夕。
正月初一,邓小平出席了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的春节团拜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他和老友彭真在浙江省委书记铁瑛、省长李丰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大家中间,互相祝贺新年。邓小平同大家一起,一面兴致勃勃地看戏,一面跟坐在旁边的铁瑛等人亲切交谈。台上,一曲铿锵激昂的京剧《追韩信》刚罢,就舞起了具有浓郁江南风情的《采茶舞》,节目精彩纷呈。晚会结束时,邓小平、彭真等人健步走上舞台,同演员们一一握手,合影留念,顿时,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小面包促成沿海大开放
1984年2月1日,是大年三十。这天上午,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邓小平为深圳特区写下著名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早在1984年春节到来的前一周,邓小平就离开北京来到春意盎然的深圳,开始他著名的第一次南巡。1月24日,邓小平抵达深圳当天,深圳市委书记梁湘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向邓小平介绍特区开发建设的情况时称,1983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翻了一番,比办特区前的1979年增长了10倍。据梁湘回忆,当时倍感压力的他很想得到邓小平明确的支持态度。但是,邓小平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在黄昏时分登上深圳国际商业大厦22层顶楼天台,凝望夕阳映照下的深圳新城区时,才意味深长地对梁湘说了一句:“都看清楚了……”
其后数日,邓小平马不停蹄遍走特区。在深圳河畔的小渔村里,邓小平和当地准备过年商品的渔民聊天,听村支书说198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300元,家家都是万元户,他有些不信,跑到一家渔民家里去验证。这家人楼房气派、装修精致,还有电视机等家电,主人说月收入在四五百元。他女儿邓榕大声告诉他:“老爷子,比你工资还高呢!”
邓小平一行是1月31日来到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当天中午,邓小平在宾馆进午餐。当时负责西餐服务的伍德林回忆说:“我主要负责上菜、派面包,当我给邓小平同志派面包的时候,觉得他是老人家,就想给他软一些的面包,想不到他要硬的法国面包。”或许,这顿地道的法式西餐令邓小平回忆起了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日子,触景生情,他甚至决定掏钱买些带回去。据宾馆服务人员黄抗美回忆,吃面包时邓小平曾经说过,看来还要再开放一些城市。在一旁陪同的霍英东先生感慨地说,真想不到,小小的面包就能给邓小平带来这么大的启发,竟然能促使沿海的大开放。
改革不走回头路
1985春节,邓小平再次南下广东,以“不争论”的姿态排除阻力推进改革。他再次出现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邓颖超、徐向前、王震、杨得志等革命元老陪伴左右。初三、初四他分别会见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和马万祺。后来的政治研究著作中,邓小平这次露面被认为显示了他对改革开放路线的坚定支持。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进程中,经济、社会和思想领域的争论不断,但邓小平坚持改革路线毫不动摇。
2月19日,邓小平在白天鹅宾馆参加了广州地区军民迎春联欢会,其间霍英东在座。这一年,就在白天鹅宾馆,对着珠江夜景,邓小平做出了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14个沿海城市之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海、沿边城市的决定。霍英东还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当时对他说的一句话:“白天鹅好!”
霍英东投资兴建的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利用港资的五星级酒店,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允许非住客参观游览的高级酒店。据霍英东回忆,中山温泉宾馆是1980年开业的,而白天鹅宾馆是在1983年开业的,这两家宾馆是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之后建成的,那时候要做成一件事很不容易,用的、吃的都没有,中山温泉宾馆的设备几乎是全部进口的,连烤面包的面粉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兴建白天鹅宾馆也碰到同样的问题,而且更加突出。“当时和香港的资本家合作经营宾馆,到底是错呢,还是对呢?是一大问题,有人在参观白天鹅宾馆时哭了,说走回原路。但当时邓小平说,‘不走回原路’‘白天鹅好!’我心里就踏实了。”白天鹅宾馆经营的成功,在改革大潮初涌的上世纪80年代初带动了大批港资进入广州酒店业。
霍英东对邓小平改革开放中的一句名言“不走回头路”感触良多,因为他是邓小平这句话最早的现场听众之一。邓小平入住广州中山温泉宾馆时每天晨练登山。有一天,邓小平行到接近山顶处才歇脚,随行人员说,下山那条路不大好走,还是从原路回去好了。这时,邓小平若有所思地说:“向前走,我不走回头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果然就是“不走回头路”!
半个世纪没在家乡过年了
1986年2月2日,由北京直发成都的专列徐徐地开进成都火车北站,在站台上等候多时的四川省领导一齐拥向车厢门口。邓小平向前来欢迎他的老乡们说:“我半个世纪都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过年了!这次可要多麻烦大家啊!年岁大了时时都想念家乡,俗话说落叶归根嘛!”
1986年春节,邓小平回到家乡四川,和夫人卓琳在成都。
在北京出发前,邓小平还特地邀请南征北战的老战友王震将军一家同行。邓小平吩咐说,吃的也不能太破费,要像老百姓过年一样的习俗来办,以川菜为主,吃家常便饭就行。接待人员与金牛宾馆的厨师按照邓小平的要求,并结合他历次回川喜欢吃的东西做准备。先后采购了达县用柏桠熏的老腊肉和腊猪头,南充他老家的冬菜炒碎肉,永川的豆豉炒回锅肉,以及他喜欢的白油菜薹、圆根白萝卜、青菜薹等时令蔬菜。
为了让客人在年三十晚上过一个祥和欢乐的除夕之夜,接待人员专门从川北营山县采购回一车各式鞭炮,驻金牛宾馆的武警部队派出战士分别在邓小平住的平房和王震住的3号楼前燃放,小平同志的孩子、孙子们围着响彻云霄的爆竹声又跳又唱。王震将军因年迈体弱则连称:“声音太大了,吃不消了!拿远点去放吧!”
大年初二,安排客人参观杜甫草堂、武侯祠。当天是成都难得的艳阳天,由于天气好,杜甫草堂游人很多。邓小平向群众不断挥手致意,人们鼓掌祝老人健康长寿,场面壮观热烈,十分感人。群众中有一对中年夫妇要求要见一见邓小平,他们自称是郊县农村来的,改革开放后办乡镇企业,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他们一定要向他老人家说几句心里话,以表达感谢之情。在杜甫草堂的休息室里,小平同志会见了他们,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跑到面前,小平同志十分高兴地抱起孩子拍照留念。
2月14日,邓小平离川返京。在金牛宾馆平房前的梯台上,邓小平坐在前排中间,依次由接待、警卫和宾馆员工分别同他合影。想不到这竟是小平同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乡过年。
一次激动人心的握手
1988年2月15日,除夕前夜,邓小平与上海各界人士共度春节的文艺晚会第二天即将上演。当时上海甲肝病猖獗,邓小平来上海过年是需要勇气的。筹措这台晚会的工作班子十分严肃地宣布了一条纪律:演员就在舞台与后台活动,不要到台前去,更不要与场内的领导接触和握手。而宣布这条纪律的最大初衷,就是为了防止甲肝病传染邓小平。
1988年2月16日17点30分,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84岁的邓小平由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江泽民陪同,慢步走入会场。他们并没有乘坐事先安排的专用电梯,而是沿着阶梯拾级而上。会场内,700多位同志见到此景,群情振奋,掌声持续了几分钟之久。17点40分,晚会的大幕被徐徐拉开。整台晚会,既有传统的戏剧表演,又有现代的音乐舞蹈,节目丰富新颖,张弛有度。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自始至终含笑观看,还不时为出色的表演热情鼓掌。
根据事先排定的程序,晚会结束后,全体演员谢幕,在舞台上列队鼓掌,欢送邓小平和其他领导离开剧场。出乎意料的是,晚会结束后,邓小平站了起来,主动向台上走去,与演员们热情握手,并祝他们演出成功,新春快乐。当走到表演杂技的小演员、上海马戏学校学生金恣面前时,邓小平还俯下身,在小姑娘的脸蛋上亲吻了一下。当时上海人都怕传染甲肝,平时熟人见面都不握手,最多拱手作个揖。所以,演员们握着邓小平同志温暖的手,都激动不已。
1988年2月16日,邓小平在上海出席春节联欢晚会,江泽民和上海市的老领导陈丕显(左一)陪同。
在邓小平出席上海春节晚会的两个月后,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在“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提出要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区的方针。此后的几年间,一个属于上海,属于浦东的春天真的到来了。从1988年到1994年,连续七年,邓小平每年都会来上海过春节。最长的一次他在上海住了整整72天。上海人如此评价1988年那个春节之于上海的作用:“没有1988年的那个春节,没有小平的关怀,就不可能有上海的今天。”
南巡的最后一站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的专列抵达深圳火车站。下车后,深圳市长郑良玉说:“深圳人民盼望您来,已经盼了8年了。”
这次充满激情的旅行使中国恢复了活力。1月23日,邓小平在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的陪同下去珠海特区。在离开深圳这个城市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他又要求深圳市委书记说:“你们要搞得快一点。”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看地图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情况。 |
作为南巡的最后一站,邓小平在上海与上海人民一起欢度自1988年以来的第五个春节。前往车站迎接的上海市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握着邓小平的手激动地说:“上海人民欢迎您来过年并指导上海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则微笑着说:“我来过年,要看看南浦大桥,看看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
2月18日,元宵节晚上,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参观完三楼的服装柜台,邓小平正准备走向电梯时,看见不远处有一个文具柜台,便信步走上前去,饶有兴致地看起了里面的文具。正在附近的全国劳模马桂宁立即走过来当起了临时营业员。他热情地向邓小平一一介绍各种新款铅笔、圆珠笔和各式橡皮。邓小平的女儿在一旁说:“您就买一点吧。”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由女儿代付款买了4盒铅笔和4支口红形橡皮,准备送给孙子孙女。
离开了三楼商场,在电梯里,邓小平的女儿对父亲说:“这可是建国以来您第二次亲自到商场买东西。”事后,家人问邓小平在店里看到些什么,他幽默地说,“我看到的是一片人噢!”
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春节
1994年2月10日,邓小平与上海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这是邓小平自1988年以来,第七年与上海人民共度春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黄菊回忆说:“我记得1994年的春节,也是他最后一次在上海过春节,离开上海的时候,火车快要开了,小平同志又把吴邦国和我叫到车上谈了10分钟。他跟我们说,你们上海一定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90年代,这是你们上海最后的机遇。这是对上海人民的嘱托,对上海人民的期望,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所以每当想到这些,感到有说不出的怀念。”
从1994年春节以后,邓小平很少公开露面了。邓小平大女儿邓林回忆说,1994年的时候,邓小平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行走都很困难,但还是在上海参加春节团拜会,还在说,“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他说这句话,用意就是要帮助新领导人立住脚。
1994年的除夕之夜,不仅仅预示着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由第二代向第三代领导过渡的完成。1994年国庆节,邓小平在观看国庆焰火时留下了生前公开发表的最后一张照片,从此再也没有特意公开露面。
没有花灯的元宵节
1997年2月7日正月初一,北京301医院里看不到一点儿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住在301医院特护病房的邓小平没有回家,病房的医生和护士也没有回家,他们都在近旁房间里守着,一呼即来。
邓小平的病房设在院子南端一座小楼的顶层。据在场的一位医护人员回忆,邓小平的亲人坐在沙发上,全都默然不语,整座楼一片寂静。警卫秘书张宝忠想起应该互道“新年快乐”,就把大家聚到一块儿。众人举起酒杯,却说不出一句话。“希望咱们医务界在新的一年里能创造奇迹。”张在心里这样说。
邓小平是在1996年12月22日因病住进北京301医院的。当时,只有邓小平家人和中央领导人知道这个消息。根据医生解释,他的心脏健康,肝脾也好,没有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炎,但致命的问题发生在神经系统,在医学上叫做“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没有办法根治的疾病。医护人员只能寄希望于奇迹发生。
1997年2月19日,元宵节前夕。傍晚6点多,邓小平的病情出现异常。老人的呼吸功能已衰竭,只能借助机器来呼吸。卓琳带着全家人向他告别。4天以前,她就写信给中央,转告“邓小平的嘱托”: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眼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
医生傅春恩说:“我们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这之前发生过几次病情变化,都抢救过来了。这一次,我们同样进行全力抢救。”可惜这次没有奇迹发生,这位93岁老人的生命又维持了两个多小时。到晚上9点08分,医疗组认定已回天无术,医疗组组长、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陶寿淇与301医院副院长牟善初正式宣布停止抢救,在场的医护人员忍不住嚎啕大哭。
那天深夜,很多睡觉晚的人打开电视或者收音机吃惊地听到播音员用哽咽的声音哀声宣告。是夜,一列从香港九龙出发驶往广州的火车,忽然汽笛长鸣。邓小平去世的当天,距离香港回归日只剩131天。
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一个没有花灯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听到噩耗的人们把已经挂好的花灯悄然收起,本来已经浓密的鞭炮声也戛然而止。巨大的悲痛把早已酝酿好的欢乐击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