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0 01:32
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表示,“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新起点,也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300发”送506个航天器入轨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是我国航天的绝对主力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
从1970年首飞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有17型基础级火箭和5型上面级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知名、在国际高科技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多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加快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个“100次”仅用4年多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
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实现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
今天,长征火箭完成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
专家表示,百次发射时间间隔的缩短,不仅表明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已实现常态化,而且反映出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6%。与前50次发射相比,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且趋于稳定。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颗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居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独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在近20年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史中,是连续成功发射次数最高的一年,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今年计划发射三十余次
2006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批复立项,全面拉开了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研制序幕。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先后攻克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50吨氢氧发动机、5米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助推器摆动控制等数十项关键技术难关,运载能力和综合性能达到现今国际先进水平。
站在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且进展顺利,重型运载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论证全面开展,预计于2030年左右首飞。
今年长征系列火箭计划全年实施30余次发射。长征五号火箭将再度出征,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长征五号乙火箭将完成发射场合练及首飞前准备工作,助力我国空间站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将完成7箭10星发射任务,为2020年全面完成全球组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内存】
中星6C卫星
此次发射的中星6C卫星是我国广电专用传输卫星,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主要负责提供C频段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服务,是继中星6A、中星6B、中星9号和中星9A之后,又一颗满足我国广播电视信息传输要求,确保广电业务安全播出的高质量卫星。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在轨交付后,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已首飞的新一代“长征”成员
长征十一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四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于2015至2016年成功实施首飞。其中,长征十一号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具备全天候、数小时内发射能力,满足应急发射需求,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
长征六号为低温液体快速发射运载火箭,可满足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和航天装备体系建设需求。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同时也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吨,火箭整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实施我国探月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后续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家族”
退役型号(5型):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
现役及已首飞型号(12型):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
研制型号(4型):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
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阶段(2型):重型火箭、新一代载人火箭
长征系列火箭划分
第一代:长征一号(CZ-1)、长征二号(CZ-2)为第一代,根据战略武器型号改进而来,具有明显的战略武器的特点,解决我国运载火箭有无问题;第一代运载火箭采用模拟控制系统,采用有毒推进剂,运载能力低,是我国进入空间的探索性研究,使我国具备了独立发射卫星的能力。
第二代:长征二号丙(CZ-2C)系列、长征二号丁(CZ-2D)、长征三号(CZ-3)、长征二号E(CZ-2E)为第二代,以原始状态长征二号丙(CZ-2C)火箭为基础改进,一、二级与长征二号丙(CZ-2C)火箭基本相同;基础级采用有毒推进剂;第二代火箭仍然带有战略武器的痕迹,采用了数字控制系统,总体性能与第一代相比,有了较大提升。
第三代:长征二号F(CZ-2F)、长征三号甲(CZ-3A)系列、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CZ-4B/4C)为第三代,第三代火箭主要用于完成载人航天任务、GTO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或重量较大的SSO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发射任务;第三代火箭在第二代基础上,持续开展可靠性增长和技术改进,采用系统级冗余的数字控制系统;增加了三子级,任务适应能力大大提高;或为满足载人航天任务需求,增加了故检逃逸系统,其任务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CZ-5、CZ-6、CZ-7、CZ-11)为第四代,采用全箭统一总线技术和先进的电气设备,综合性能有较大提升;第四代火箭承担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任务,将全面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增强进入空间的能力,满足空间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要求。
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高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