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5 08:44
1919年“五四运动”,学生钱中慧是向政府请愿的学生代表团中唯一的女生;课堂上,历史教师陈琏、国文教师田聪勇敢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46年,地下党员刘俊英开始在学校任教……
70年前,这是北京市少有的既有教师党支部,又有学生党支部的学校。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李佩、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30余年的核物理学家王承书……
百余年间,这所学校走出了一位又一位为国奋斗、敬业奉献的大家……
这所学校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创建于1864年,位于东城区灯市口同福夹道。
风云变幻,校名在变,师生在变,但建校之初就有的校训,一直没变。敬业乐群,一代代学子勤奋学习,追寻真理,尽职于事业,团结着师友,传承着红色的基因,不倒的精神。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当时,向政府请愿的学生代表团中唯一的女学生,就来自贝满女中(一六六中学前身),她叫钱中慧,当时只有19岁。一六六中学校史馆负责人周燕说,不仅仅是“五四运动”,也不仅仅是钱中慧,1925年“五卅”运动、1926年“三·一八”运动、1935年“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一次次爱国运动中,都有学校师生的身影,他们为民族独立,救亡图存,发出一声声怒吼……
根据校史记载,贝满女中最早的革命活动可追溯到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该校校友、当代文学家冰心曾回忆:“当时,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讨袁抗日爱国运动,我们也是群情激愤,和全北京的学生在一起,冲出校门,由学生会主席李德全带领着,排队游行到了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在万人如海的讲台上,李德全慷慨陈词,‘别轻看我们中国人!’我们宣誓不买日货,我们互相勉励,永远不忘国耻。”
1946年,地下党员陈琏、刘俊英先后到学校任教,他们勇敢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49年前,北京8所教会学校中只有教师地下党员12人,贝满女中就有7人。不仅如此,学生地下党支部也建立起来,有22名党员。在党的领导下,师生进步组织“人民教育工作者联盟”“民主青年同盟”等,团结了绝大多数师生,为迎接北平解放积蓄了雄厚的革命力量。
1948年冬,平津解放在即,贝满女中地下党支部和“人教联”“民联”成员全力投入迎接解放的工作。为保卫学校财产不受反动派破坏,学校地下党员描画了学校位置图纸,隐藏了学校财产,组织了救护队。他们还向市民散发《告全市人民书》,写标语、做红旗、练习革命歌曲,做好准备,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贝满女中、女十二中到一六六中,红色的故事始终没有褪色。2014年,学校建成校史陈列馆,前辈校友们的红色足迹、学生时代陈列其中。“所有的学生都读冰心的作品,但一六六的孩子们读冰心的作品感受不同,因为那是我们的校友,孩子会觉得这是家里人写给他们的一封信。”一六六中学历史老师项东说。
每年开学典礼,“讲师哥师姐的故事”都是经典的环节,“红色教育不需要刻意的安排,学生讲老校友的故事,老校友讲自己亲身的经历,这新老对话中,新的传承、新的故事就诞生了。”学校校史馆老师说。
《博雅·风华》丛书,是一六六中学最得意的“校礼”。翻看目录,《怀念妇幼卫生战线的先驱杨崇瑞同志》《她有极大的贡献——记1915届校友李德全》《一个女科学家的道路——记1930届校友王承书》……一六六中学的学子们在追访学长的故事中,书写着自己的青春梦想。
男生合唱团,是学校一个很有特色,传承多年的学生团体。5月,学校将为“男合”办一场专场演唱会,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一些已经毕业的“团员”也将回到“男合”中,与师弟们一起歌唱祖国。
“敬业乐群,我们每一代学生都以此为荣。”校长王蕾说,也许每一位学生的故事不同,要面对的人生也不同,但中学时代留下的烙印,影响最大。尽职于事业,融洽于他人,必能团结强大的力量,为祖国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