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17:27
四架成功在大兴国际机场实现首飞的飞机
今日(13日)上午9时30分前后,四架飞机先后平稳降落,标志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次试飞实现圆满成功。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今日试飞的飞机均为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王牌机型”:南航A380、东航A350-900、国航B747-8、厦航B787-9。
由此看来,此次试飞不仅代表着大兴国际机场的承载能力和运力都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也标志着机场的工作重心由基础建设正式转向了准备投运通航。此次成功试飞如何“秀”出大兴国际机场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来为你详细解密!
能飞A380标志机场保障等级达到最高级别
据介绍,A380机型是所有飞机中对机场跑道长度、跑道宽度及道面强度要求最高的,该机型长度73米,翼展79米,装配4台发动机,两层客舱总面积达到550平方米,相当于3个网球场,共设506个座位,最大飞行距离可达15000公里,有“空中巨无霸”之称。它的成功试飞标志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达到机场保障等级要求最高的4F级,能够成功保障民航业内各种机型的安全起降,彰显出大兴国际机场作为亚洲最大机场的巨大潜能和优势。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匹配A380的运行,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共设置了6个与A380巨大身型相匹配的停机位,各停机位专门为A380三个舱门设计不同高度的对接廊桥,可连接A380飞机的下舱左一、左二门和上舱的左一门,让旅客能够分层快速登离机。
南航派出了四名机长和一名资深副驾驶组成主试飞机组,由南航股份公司运行总监王仁杰领队。机长们均具有丰富的飞行经历,担任机长15年以上,平均飞行时间17000小时以上,如此“豪华”配置的机组堪称“飞行梦幻组合”。
其中,试飞机组责任机长张弢,是南航飞行总队A380机型飞行师、机长教员,是该机型技术等级最高的飞行员,主管南航集团A380机型的技术和训练,已担任机长25年,累计安全飞行18000小时,执飞过737、320、330、380等机型,参与过拉萨、迪庆机场试飞、武汉机场新跑道试飞以及拉萨机场RNP AR验证飞行,具有非常丰富的飞行经验。
张弢机长在试飞结束后告诉记者:“整体试飞过程平稳、顺畅,航路设计优化合理,各项导航及保障设施运行顺畅,完全满足通航条件。”
从中南、西南方向飞往大兴的航班将可节省10-20分钟
业内专家表示,大兴机场位于北京大兴与河北廊坊交界,地理位置和空域结构决定了其独特优势:从大兴飞往中南、西南方向的航班,空中时间相比首都机场要短10-20分钟。同样,从中南、西南方向飞往大兴的航班,空中时间相比首都机场同样节省10-20分钟。
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三纵一横的跑道布局,更加先进科学的跑滑布局与航站楼结构相配合,使飞机无论使用哪一条跑道起降所需的地面滑行时间都能压缩到最短,最大限度减少旅客地面等待时间。
可以说,进京空中航路缩短、地面滑行时间减少、旅客乘机体验提升,将给广大旅客带来更好的飞行感受。
记者了解到,南航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拥有40%的时刻资源,未来将承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40%航空旅客业务量,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时刻资源份额最大、航班网络覆盖最广、旅客承运数量最多的主基地航空公司。按照发展规划,到2025年,南航预计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飞机超过200架,日起降航班超过900班次。
南航在北京大兴机场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机务维修设施项目、单身倒班宿舍项目、航空食品设施项目、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货运设施项目共五大功能区,共6个地块、36个单体建筑,拥有亚洲跨度最大的机库、亚洲最大的运行控制中心和亚洲最大的航空食品生产基地。
其中,机务维修设施项目的1号机库,跨度达405米,维修大厅高40米,可同时容纳2架空客380、3架波音777及3架窄体机,或同时容纳12架320系列窄体客机,是亚洲跨度和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库。航空食品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共9.22万平方米,日产能10万份、高峰日产能18万份,可满足大兴国际机场运营初期全部航食需求。运行及保障项目建筑规模约50万平方米,整合运行控制、枢纽地面控制、机务维修控制等功能模块,实现飞行调度、现场运行、机务运行等的集中统一管控,将建成亚洲最大的航空运行控制中心。
未来,南航将发挥好大兴国际机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中南、东北、西北网络中的衔接要冲作用,逐步建成国际国内复合型航空中枢,与广州枢纽遥相呼应,形成广州-北京“双枢纽”战略布局。
国航远程宽体客机成功试飞
上午9时13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编号为B2480的波音747-8型宽体客机起飞,9时41分平稳降落在大兴国际机场,国航顺利完成大兴国际机场试飞工作。
国航选择了波音747-8型远程宽体客机执行此次试飞任务。该机型可搭载365名乘客,为目前国航宽体客机中的主力机型。此次执行试飞工作的B2480飞机于2015年6月中旬加入国航机队,机龄近四年,正处于飞机运行的“黄金年龄”。
国航选派了曾多次参加重要航班保障任务,拥有多次出厂交付试飞、“D检”试飞经历的资深机长担任试飞机组。试飞机组由张亨文、周再明、廉欣三名B747机型机长组成。三人中带队机长张亨文现任国航飞行总队第四飞行大队大队长,总飞行时间达到25655小时,执飞过的机型包括B737、A340和B747;周再明现任飞行总队第四飞行大队中队长,总飞行时间达到17971小时,执飞过的机型包括B767和B747;廉欣现任飞行总队第四飞行大队副中队长,总飞行时间达到12001小时,执飞过的机型包括B737和B747。
此外,为了确保试飞顺利完成,国航从首都机场抽调了80余名工作人员和十余台特种车辆、设备参与现场保障。
东航将重点打造北京大兴—上海、昆明、西安等众多商务航线
上午9点07分,一架涂着东航凌燕航徽、有着“墨镜侠”之称并搭载着全球最先进客舱服务系统的A350-900客机起飞,于9点35分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跑道上。
针对此次验证飞行,东航对所有机型进行了综合评估,选出最新引进的旗舰机型A350-900飞机参与验证试飞。该机型除了拥有先进的飞行操控系统之外,驾驶舱配备了双HUD(平视显示器),能将飞机飞行轨道信息、导航信息和外部飞行实景叠加显示在显示屏上,提升了飞行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完成多个验证试飞科目。
东航选派了由空客A350机型师吴琨和A350大队长侯丹东领衔的四人试飞机组。其中,吴琨机长、侯丹东机长执飞首都机场到大兴机场期间的验证试飞科目;吴琨机长、徐会勤机长执飞大兴机场到首都机场的验证试飞科目,东航五星飞行员计宏晖机长作为全程监控和协助。四名机长全部是资深机长,合计飞行时间近7万小时,拥有丰富的飞行经验,技术精湛,能力过硬,都曾经参与过许多验证试飞工作。“整个验证试飞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流程顺畅,飞行正常。”
2017年6月29日,东航北京新机场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包括核心工作区、生活服务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及特种车辆维修区,航空食品及地面服务区。项目工程采用分阶段建设,截至目前,一阶段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7万平米,已经完成近90%的工程量,二阶段工程70万平方米于2019年3月16日全面开工。
东航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排名第一的主基地航空公司,也是天合联盟在大兴唯一的主基地航空公司,东航将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完成转场运营,加快把大兴机场打造成为战略门户核心枢纽和天合联盟亚太枢纽的双枢纽中心,与上海共同形成“双龙出海”的战略格局。
为此,东航独立的大众化经济型航空公司品牌——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将实现“一夜转场”,成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家整建制进驻、首家运营的航空公司;东航在京的航线(除京沪快线之外)快速平移、完成转场,预计在2020年夏秋航季全部转场大兴;东航国际合作伙伴航空公司也将逐步搬迁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东航将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四进四出”的航班波,国内航线方面,东航旗下的东航、上航、中联航等重点打造北京大兴—上海、昆明、西安、杭州、南京、成都、重庆、广州、深圳等商务航线,并在开航后的前两年逐步达到每天始发5班以上规模;国内省会城市及千万级以上机场实现全覆盖。国际航线方面,前期重点开通巴黎、伦敦、悉尼、东京等主要航线。到2025年,东航将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飞机180至200架,加上汇集全球合作伙伴的运力,预计日均航班投放量将超过650班,航线网络覆盖中国国内各主要市场,以及巴黎、阿姆斯特丹、底特律、西雅图、首尔等全球重要航空枢纽。
具体来看,为全力支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枢纽建设,东航现已制定了快速转场的方案,在2019/20年冬春航季先转场10%航班量至大兴机场,中联航全部航班也将在大兴机场开航时转场。2019/20年冬春航季,东航将在大兴机场运行每天24个航班,包括北京-浦东、北京-西宁、北京-岘港、北京-青岛-福冈等覆盖国际国内14个航点的12条航线。中联航将在大兴机场运行每天131个航班,包括北京-成都、北京-广州、北京-烟台-福冈、北京-烟台-静冈等覆盖国际国内73个航点的69条航线。
2020年夏秋航季东航计划将除每天46班京沪线之外的首都机场所有航线转场至大兴机场,约占东航在京运营航班量的80%。包括东航的京陕、京昆快线,以及北京-大阪等所有北京始发国际航线。此外,上航计划也将全部航班在2020年夏秋航季一次性转场。届时,东航将在大兴机场运行每天189个航班,上航每天7个航班,在大兴机场的航线网络将覆盖国内外59个航点的66条航线。
此外,厦航787飞机于上午9时20分起飞,9时45分落地,成为今日第四架顺利降落大兴国际机场的试飞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