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7 18:46
6月7日一大早,因为传统佳节端午节的到来,北京民俗博物馆再次热闹起来,众多大人孩子来到这里感受传统节日习俗。包粽子、缠五彩丝线、体验剪纸或团扇、玩古代机械游戏……大人孩子们沉浸在节日喜乐中,一上午时间不知不觉就在悠闲快乐中流走。
刚步入南门,就看到桌案上摆放着桑葚、樱桃、粽子、五毒饼等节令食品,周围还悬挂了菖蒲和艾草,微缩端午场景和标志性的节日符号让娃娃们不由自主沉浸其中,排着队等工作人员用蘸了雄黄酒的毛笔在额头上画“王老虎”。每张小脑瓜伸过来时都或多或少带着好奇又紧张的神情,让围着拍照的父母忍俊不禁。
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节令食品。包粽子比赛是端午节期间备受居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7日上午,来自朝外街道各社区的50多位代表在瞻岱门前进行了包粽子比赛。“这都是新鲜芦苇叶,这种包出来才香。”一位老奶奶边包边给身边的小孙孙讲解。比赛过后,博物馆还为仍处于学习阶段的市民提供了苇叶、江米、小枣等食材,让大家上手体验。“两张粽叶叠加,折叠成漏斗状,再舀上一勺糯米,加到粽叶中……”大师傅在一旁耐心讲解。
今年端午节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俗博物馆携手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举办2019东岳·芳草第六届非遗嘉年华。嘉年华集中在博物馆西路举办。 互动体验区、动手制作区、猜谜互动区、端午专题区共四个板块,提供了剪纸、毛猴、拓印、京绣、布艺、扎染、吉祥结艺、古建彩绘、少儿茶修、古代舂米机制作等27个项目的体验学习。
“小朋友来,在爸爸糊好的不倒翁上面描金吧,把钟馗的剑描上金色。”11时多,天气热起来,绒布唐技艺第六代传人王钢还在耐心教小朋友动手完成不倒翁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王钢的老父亲则带着一些自己制作的纸艺小动物前来展示助阵。“以前这些东西都是用包冰棍的纸来做,做好了以后拿出去换点棒子面,哪儿像现在,纯粹为了玩儿才做。”老先生看着围拢来的大人孩子满脸的好奇,忍不住感慨一番。
嘉年华互动区内,博物馆还为游客准备了踺子、空竹、跳绳、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七巧板等民间体育器材和玩具免费玩耍,助传统民间体育、智力玩具等娱乐民俗在现实生活中传承。
7日,共有来自各区县的小小民协会员、朝阳区的中小学生代表及提前通过微信公号报名的亲子家庭等共计3000余人次前来嘉年华游玩。8日活动还将持续一天,传统节俗和非遗体验各项活动还将继续陪伴人们欢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