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食品冲击IPO 靠上市能度过经营瓶颈期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阳叶萍

2019-06-27 18:47

产经新闻

近日,以“劲仔”品牌驰名的华文食品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华文食品一直专注于风味小鱼和风味豆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华文食品本次发行计划募集资金共1.6亿元,用于投入风味小鱼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品牌推广及营销中心建设项目。

随着华文食品招股书的披露,其近年来的业绩也浮出水面。曾依靠“劲仔”风味小鱼一炮打响的华文食品,近年来增速放缓,其主打产品风味豆干的业绩更是连年下滑。业内人士指出,今天这个局面的形成,与华文食品“重营销、轻研发”的传统密切相关。

凭借“劲仔”小鱼成名

资料显示,湖南省华文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法人代表及董事长为周劲松,注册资本1.5亿元。1992年周劲松开始涉足食品行业,到2011年公司转型从事休闲鱼制品行业,主要产品有风味小鱼、风味豆干,旗下“劲仔”、“博味园”品牌已成为知名品牌,并有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劲仔”品牌都是一个不入流的小牌子。2013年,“劲仔”品牌开始借力明星效应打出名声,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人汪涵成为劲仔休闲鱼产品的代言人。这一年,也被视为华文食品发展史上的一道分水岭。

有了明星的“带货力”,“劲仔”小鱼一炮而红。华文食品继续加大广告营销投入。在明星代言与广告的双重推动下,华文食品销售额连年攀升。

上升期的华文食品,成功吸引了投资巨头的目光。2016年9月,联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团,以3亿元拿下华文食品前身华文有限20%的股权。据华文食品招股书显示,目前,接棒佳沃集团的佳沃农业,持有华文食品19.8%的股份,是继周劲松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2016年,华文食品还创造了近四个亿的营收。正是这场漂亮的销售战,让华文食品开始跻身主流休闲零食品牌赛道。

2019年4月,民生证券发布对华文食品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民生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经过辅导,华文食品已经不存在影响发行上市的实质性问题,具备了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这意味着,华文食品已顺利完成上市辅导工作,离心中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品牌光环正盛,巨额资本加持,华文食品在休闲食品领域的行业地位似乎越来越稳固,然而骨子里的隐患开始显现。

“重营销,轻研发”顽疾

据商务部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从2006年到2016年,国内零食行业总产值从4240亿元增长到22156亿元,到2020年将接近3万亿元。

华文食品的快速发展,搭乘了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上升的东风。根据招股书,2016-2018年,华文食品营收分别为3.97亿元、7.67亿元和8.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86万元、7566.2万元和1.15亿元。其中风味小鱼的收入分别为2.41亿元、6.5亿元、6.99亿元,风味豆干收入分别为1.49亿元、1.09亿元、0.94亿元,两者此消彼长,风味小鱼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87%。

但光鲜的背后存在隐忧。近三年来,华文食品销售费用从5611万元、9580万元一路飙升到1.08亿,增速却在大幅放缓。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上看,华文食品很依赖风味小鱼和风味豆干两个系列产品,二者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98%以上,尤其依赖风味小鱼。这意味着,一旦风味小鱼出现业绩滑坡,就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成绩单。

华文食品表示,若公司未来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不能持续开发新产品,或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公司不能为已开发的新产品成功打开市场,公司有可能面临较高的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

作为湖南特色产品,风味豆干的市场空间原本也不错,但华文食品的同系列风味豆干产品却连年下滑。为了解决业绩增长疲软的问题,华文食品董事长周劲松找到了一条路子:上市。

这个局面的形成,与华文食品乃至国内整个休闲零食行业“重营销、轻研发”的传统密切相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突破天花板,上市是最好的一个途径,在短时间内可布局多品牌、多品类这样一个战略。”

朱丹蓬补充说,民营企业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历来都是“重营销,轻研发”,企业缺乏中长期战略的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所以华文食品目前存在品类的单一,产品的单一,渠道的单一,消费群体的单一,对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有很大的制约影响。这四个“单一”凸显出来,说明华文食品到了经营的瓶颈期或是天花板。

 


编辑:阳叶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