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90后"带火博物馆文创,乾隆成国内IP"带货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王东亮

2019-08-15 20:06

热点

8月15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联合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博物馆借助网络尤其是电商网站正在“逆生长”——狂吸“90后”粉丝、网上博物馆走红、博物馆文创上线“秒断货”。

截至目前,仅天猫平台就已有24家博物馆入驻。文创界“大V”故宫博物院在天猫一口气开6家店,《故宫日历》一个月就要卖6000多本。

据统计,过去一年,在线上逛博物馆的人首次超过去博物馆参观的人。在网上逛博物馆的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启动“天猫新文创2.0计划”,未来3年,让全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上天猫,并与1万个品牌进行跨界合作。

天猫平台营运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说:未来3年,让全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上天猫。

全球博物馆 “集体触网”

记者注意到,这波博物馆“集体触网”潮中,有不少外国博物馆的面孔,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进驻国内电商平台的海外博物馆。仅16天,其在国内电商平台首发的所有商品就全部售罄。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荷兰梵高博物馆、RMN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等一串博物馆都已经在来中国电商平台的路上。

博物馆“集体触网”潮的背后,是中国的线上博物馆文创市场每年以超过100%的增速在高速增长。过去两年,仅淘宝天猫平台的文创产品规模就上涨了3倍,博物馆自营店的交易规模更是两年涨6倍。

更有意思的是,过去一年,在线上逛博物馆的人首次超过了去博物馆参观的人: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

算上年龄,故宫今年599岁,颐和园269岁,英国大英博物馆266岁,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也有149岁了。入驻国内电商平台后,这些古老的博物馆们开始“逆生长”,他们学会了花式卖萌、时尚跨界,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年轻粉丝。

现在,博物馆在天猫的粉丝超过1000万,基本都是90后,尤其以19至25岁的女生最多。

2019年是博物馆与品牌跨界合作的爆发年

比起博物馆的自营文创产品,年轻人更喜爱博物馆与其他品牌的跨界产品。《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 跨界衍生品在整体文创产品市场份额高达72%,也就是说,博物馆跨界衍生品的规模是博物馆自营产品的3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众多国内博物馆“大咖”中,乾隆皇帝居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带货王”,其带货能力是唐伯虎的10倍!远超“宫斗专家”甄嬛和现在的各路明星。

不过,比起隔壁国际组梵高来,乾隆的吸金力还是差了一点。记者发现跟乾隆相关的周边主要集中在印章、手办、折扇等创意产品。而梵高周边就丰富得多,从雨伞、Kindle到香薰,与其相关的货品应有尽有。

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围绕历史文化IP的开发和授权,在国外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历史文化IP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运营收入中重要的一环。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大英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营业收入已经达到年均2亿美元。

今年以来,故宫口红、江南四大才子春茶、中国探月计划棒棒糖3款跨界产品,甫一上线便被粉丝一抢而空,成为网友们最爱的3个爆款。其中,江南四大才子春茶是苏州博物馆和茶品牌的跨界合作,中国探月棒棒糖则是中国探月和棒棒糖品牌的跨界合作,也是一个在天猫推动下诞生的奇迹——这款产品从创意到上架仅仅不到30天,上线当天就爆卖了10万份。

“2019年,是博物馆与品牌跨界合作的爆发年。”天猫平台营运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表示,天猫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者群体、全球最多的品牌商,全球博物馆也在纷纷进驻国内电商平台,天猫也会在消费者、博物馆和品牌商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全球的文创产品市场在中国爆发,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文创产品是博物馆的符号。文创产品和互联网的结合,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得以传承,并让海外消费者也开始青睐中国的文创产品,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