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6 21:00
刘博强 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职工
他是百年首钢的一名普通职工,曾干过轧钢工、维检工、焊工,现在是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一名“制冰师”。20多年来,他经历了首钢的搬迁,也见证了首钢北京老工业区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他职业生涯的转变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分不开。他的大目标,是到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成为一名“制冰大工匠”,出现在服务冬奥会的赛场上。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现场
提到“2022”,你会想到什么?我想第一反应是:北京冬奥会!
我在首钢工作22年了,曾经干过轧钢工、维检工、焊工。2016年冬奥组委进驻首钢园,保障冬奥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原来的车间被改造成了冬奥训练场馆。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成了一名“制冰师”!
大家可能会说:制冰有什么难的?还真不简单。制冰,对水温、洁净度、PH值都有严格要求,不同的比赛项目对冰的软硬、薄厚和温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湿度大了房顶会滴水,温度高了冰面会有水,要想制成合格的冰场,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
3个月里,没有周末,每天十几个小时,不管室外多少度,我穿上羽绒服和棉护腿,一遍又一遍,泡在体育馆练习制冰,最终,我终于掌握了制冰技术!
工匠精神之一就是精益求精,我还要学习掌握所有项目中难度最大的冰壶赛道制冰。赛道的表面不是光滑的, 有一层小凸起,叫“冰点”。制作冰点的过程叫“打点”,技术难度极高,从头到尾打一次点45秒,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里边没有咱中国人!负责冰壶馆的,是加拿大的顶级制冰师JIMMY。我在心里跟自己说:我,要做顶级的中国制冰师!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根本没有机会上冰,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我借来“打点”壶,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场馆外的马路上,把非机动车、机动车道的分界线当成冰壶赛道的中心线,摸索“打点”技巧。背着40多斤的“打点”壶,我成了夜里的独行侠,练习了将近2个月,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粗了一圈,打点路线大约150公里,我终于找到了感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天JIMMY临时安排我上冰“打点”,凭着我夜里马路上的经验,竟然一次成功了!JIMMY太吃惊了,连说了好几个amazing!他当场决定:从今天起,我可以正式上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到了!
为了能和国际一流制冰大师更好的交流,学到最先进的制冰技术,我正在努力学习英语,为保障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凭着中国工匠的韧劲儿,我会做得更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距离北京冬奥会已经进入倒计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北京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国家发展、国家大事之间有着这样紧密的联系!
曾经有人问我:你有梦想吗?我有。那就是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候,我以中国“制冰大工匠”的姿态,出现在保障冬奥会的现场!我是刘博强,我是一名中国制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