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0 09:39
1949年和平解放之后,北平这座凋敝、沉闷了多年的古城再次回到了政治中心。成千上万的干部汇聚而来,又步履不停,把这里改造成了“中国雄鸡”上的闪闪红星。
“是北平改变这些破衣烂衫的泥腿子,还是泥腿子们改变北平呢?”此种考验,对中共来说,虽然棘手,却并不是无准备之仗。
接管古都
“干部都带到了北平”
1948年10月底,筹划着去解放区受训的滕藤(后任社科院副院长),突然得到通知,北平不久就要解放了,没有暴露的地下党员留下来迎接解放。喜讯如此生动,以至于他一直都记忆犹新,组织上说:“傅作义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夜间在卧室里啃火柴棍。”
地下电台通讯员方亭回忆,迎接解放的任务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大力宣传当前的形势和我党的政策,大力争取群众了解。二是保留更多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等有用人才。三是发动群众保存档案、文物、文件和物质财产。四是多方面了解情况,便于解放军进城后迅速建立革命秩序,可以顺利接管。
地下党还发动力量,将城里的袖珍地图都买光了。各种情报在西柏坡汇总,被编为四本《北平概况》,作为黄泥警校“一百单八将”的课本。
后来担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刘涌回忆,早在1948年夏天,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就命他从各地遴选100名县团级以上干部,火速到西柏坡接受公安训练。训练班开始时,李克农又特意从北平地下党调来8名大学生,于是有了黄泥警校“一百单八将”的绰号。
训练班的课还没讲完,北平就被围了。围城当晚,训练班提前结业,和同样是提前结业的三千余名华北局党校“南下干部培训班”学员,一起组成了“燕山大队”,星夜北上,参与北平接管工作。
这些学员急行军时,中共北平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班子也定了:叶剑英出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和北平市市长,彭真任市委书记,同样被毛泽东亲点的,还有北平市首任公安局局长谭政文。
为了党中央这个决定,李克农还生了一阵子闷气,他说:“你们要走一个谭政文,我已经是割爱了,还要我把为全国准备的干部都带到北平,别的城市怎么办?”可周恩来认为,北平不能有闪失,不仅把“一百单八将”都拨给了谭政文,还交代说:“你到北平的任务,就是把北平的治安搞得清清楚楚,迎接中央进城。”“一百单八将”后来成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创业元老,其中还出了两任公安局局长。
七八千名接管干部聚到京郊的良乡后,叶剑英和彭真在一座大庙里对他们进行了集训。叶剑英明确告诉大家:“北平将来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接管工作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声望,关系到其他尚待解放城市的接管。”
“一所人民的大学”
1948年8月中旬,清华大学地下党骨干王浒匆匆赶到河北泊镇永茂建筑公司。到了永茂建筑公司,就是到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城市工作部(后更名为华北局城工部),那里的“老头儿”刘仁,领导着华北地下党的工作。
回忆这段往事,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王浒不由感慨,“真没想到,这个地图上都没有的泊镇,竟然成了迎接解放的起点。”在这里,平津地区大中学校地下党骨干一百四十余人陆续参加了迎接解放的集训。
在这次奇特的集训中,王浒听了很多堂课,愣是不知道老师长什么样。
教室,其实是一个大院。院子里纵横拉着绳子,绳子上挂着白床单,把院子隔成像棋盘一样的“包厢”,每个单间里放一个方凳,凳上放盏小油灯,还有一个小马扎。王浒和几十名学生改头换面,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嘴上戴着大口罩,被引进了“包厢”。一堂堂互相看不见的党课就这样开始了。
王浒这才知道,辽沈战役已经打响,按照当时传达的精神,不出5年,也就是1952年即可解放全中国。作为第二条战线上的地下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解放后建设新中国输送干部、准备人才。清华园里,每个教授身边都有几个学生或教师在暗中斡旋,教授们的思想动态被迅速传到泊镇,刘仁听说教授太太也跳起了大秧歌,当即开怀大笑。
1948年12月15日,当北平还是一座孤城,清华园就解放了。1949年1月10日,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到清华,宣布这里为“一所人民的大学”。在全国解放中,人民政府接管的第一个正规大学就是清华。
16日,周恩来在对民主人士的报告中,重申了中央对大学的政策,“大学要维持原状。如清华,有人要吴老(按:指吴玉章,当时任华北大学校长)搞,我的意见可由学生、教授主持校务,先维持下来再说。”
由于采取了“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先于北平解放的各院校都实现了平稳过渡。
“终于从地下转到地上了”
解放军入城式的第二天(2月4日),刘仁决定召开地下党会师大会,开会地点在宣武门外国会街北大四院(现新华社)。当时北平所有的地下党员一共有3376人,由于会场容纳人数的限制,只有两千多人参加。
出于保密习惯,刚开会的时候,许多人还戴着大口罩或帽子,彼此看不清面孔。彭真、聂荣臻、叶剑英、薄一波、林彪等很多领导都讲了话,最让大家振奋的一句是,“今天,北平的地下党终于从地下转到地上了!”此话一出,全场沸腾,所有人都把帽子扔上了天,扔掉了口罩,彼此相认。很多人指着对方说“原来是你呀”,然后握手、拥抱。
中共地下党2000余人在四院礼堂参加会师大会。图为会场。
彭真和李葆华把刘仁从后排请起来,彭真对大家说:“这就是多年来领导你们坚持地下斗争、富于白区工作经验的刘仁同志!”
“啊!”台下骚动起来。在城工部,大家亲切地称刘仁为“老头儿”,而绝大多数地下党员与这位“熟悉”的领导人素未谋面。
会师大会上还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即党的工厂、学校、机关支部全部向群众公开。这件现在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在当时却颇有些风险。
刚解放的北平社会秩序尚未完全稳定,国民党特务大部分潜伏起来,散兵游勇刚刚开始收容,同时,北平党的组织与上海等地的地下党组织还有许多联系,因此各工厂、学校党的组织一时还无法公开。稍有差池,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北平市委对公开身份做了充分的铺垫,最后决定,在“七一”前公开所有党组织。6月28日,清华二校门贴出了当时全校187名党员及负责人名单,从此党结束了秘密工作状态。
公开过程中,为了将党“毫无顾忌地、坚决地、勇敢地放在太阳下,即千千万万群众监督之下了”,群众可以自由参加各支部的党员大会。
党组织的公开大大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至1949年底,共发展了新党员5860人。
1949年10月13日,新中国第一批少年儿童队队员举起了他们宣誓的小拳头。
闪电接管
马句(曾任彭真秘书)本是从北大转移到泊镇的地下党,后被分派到北平市第八区工作委员会,成了接管干部。
1949年1月25日,他们从良乡乘大卡车到达海淀镇乐家花园等候进城。在颐和园北宫门的空地上,叶剑英给两千多名干部做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进城前的动员。
他要求,在接管中一定要严守入城纪律:入城机关、部队人员必须佩戴符号或持有证件,入城军人须注意军风纪律,服装整齐,战斗结束后不准无故鸣枪。还有些更细节的要求,如通行时靠右边走,不准在市内骑马驱驰,汽车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40里。不准在街上吃东西,不准随地大小便,任何人员均有协助警备部队和公安机关举发破坏分子、特务分子的责任,但非紧急情况下(如抢劫、放火、杀人等),不得直接逮捕。
解放军入城当晚,军管会把接管干部也送进城内各处。马句他们二十多人,从西直门进城,抵达珠市口大街的原国民党第八区公所后,就在办公室搭了个地铺睡觉。
第二天一早,马句就随队接管了国民党第八区区公所。“我按照旧区公所人员的名单一一点名,让他们一一列队站好,然后介绍高云超区长,请高区长对他们训话,叫他们把全部印章、文件、档案、资金、账单、房屋和一切设施统统交出来。宣布他们立即全部停止工作,听候审查,分别录用。”
人民政府挂牌时,马句还特地放了一挂鞭炮,两百多市民都围上前来,拍手庆祝。
2月18日,市公安局在前门内的16号大院正式办公,门卫由旧警换成了公安大队战士。这半个多月来,市公安局共接管国民党警察机关单位32个,特务机构37个,三青团机关单位19个,可谓初战告捷。
谭政文带来的这“一百单八将”后来成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创业元老。初创的北平公安局,正副处长、公安大队大队长均由地旅级干部担任,处以下科长和分局则多配备了县团级干部。如此高配,足见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接管。
为了迅速摸清北平治安情况,谭政文还大胆启用了一部分旧警察,对于原来的国民党旧警官员,他也能根据特长安排岗位。
1949年2月12日,北平举行各界庆祝解放大会,天安门广场聚集了20万军民。时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市长叶剑英在大会讲话中说,“北平人民不仅仅是第一次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民主,而且北平的和平解放,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接管过程中,干部们虽然每天都要加班加点,但他们睡的是地铺,吃的是窝头、小米饭、卤咸菜,身上穿的是粗布军装,脚上蹬的是解放区妇女做的“支前”军鞋,过着当时北平最低水平的生活。
据档案记载,接管工作从1月31日进城开始到4月底基本完成,共接管旧政府人员5121人,接收了国民党在北平城内设立的各地流亡政府和流亡办事处,接管财经类单位799个,人员八万余人。接管文化类单位61个,员工2.3万余人。
1990年,编撰《彭真文选》时,彭真对马句讲了北平和平解放和接管的三条经验。他说:“一是强大的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这是前提;二是根据地和地下党协同作战的结果;三是由于党中央、平津前线总前委和华北局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北平市委、北平市军管会、北平市政府全力加以贯彻。”
春风化雨
同政府和物资的闪电接管不一样,文化和外交的接管,不能用霹雳手段,要春风化雨,慢慢来。这“两急两缓”,也是在进城前就定好的方针。
在各文化单位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于1925年在明清两代皇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接管故宫的成功与否,事关整个文物接管工作的成败。
2月11日,于坚等三位干部陆续进驻故宫。多年后,于坚回忆说,在考虑接管会议应该在哪里举行时,文物部的领导尹达提出,接管故宫标志着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中国进行,所以这个会议应该在太和殿里开。
于是,在明清两朝皇帝的宝座前,尹达宣布了接管故宫的具体政策:职工原职原薪,院长还是由马衡担任,各处各部的负责人也都不变。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是,当时所有故宫工作人员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发薪水了,政府承诺马上想办法,并且很快就照数补发给了大家。这让故宫员工有了个共同印象: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做事很通情达理。
为了做到与原故宫人员“打成一片”,于坚等三位干部还特意组织了好几次文娱活动,包括扭秧歌、跳舞和唱京戏等。
解放军守卫九龙壁
保护和发展文化,可说是接管和建设北平的一大亮点。当时的文化接管委员会,下设教育、文艺、文物、新闻出版四大部。在这个委员会,有很多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如钱俊瑞、沙可夫、艾青、范长江、田汉、胡愈之、吴晗、翦伯赞、周建人等。由于对知识分子采取了礼贤下士的态度,“共产党不要文化”的谬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北平的接管工作赢得了中外舆论的一致称赞。国民党《新闻天地》报道说:“叶剑英领导的军管会,为了打稳中共未来首都的基础,接管是审慎、周到、仔细、严密,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