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 20:10
伴随着北京站的报时钟声《东方红》乐曲再一次响起,2019年9月15日,北京火车站迎来了60岁的生日。据统计,建站60年来,北京站共发送旅客23.25亿人次。开行列车也由36对增长到136对。
1959年9月15日北京站落成典礼
1959年9月15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建北京站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新中国的铁路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60年甲子沧桑,“中国铁路第一站”亲历了共和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中国铁路从百废待兴到“八纵八横”,从追赶到领跑世界的伟大跨越!
【现场】
60位员工快闪庆生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上午,北京站客流如潮,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站客运丁班的60名服务员出现在一楼大厅。一场特别的生日快闪上演了。
现在的北京站
刚刚走下岗位的他们,虽然忙碌了一夜,略显疲惫,但当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客运车间副主任戴珊珊说:“北京站历经60年的风雨考验,见证了中国铁路的改革发展,今天我们能够在甲子荣光这一刻在车站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实在是令人难忘。”
现在的北京站外景
来自辽宁鞍山的刘女士正好带着82岁的老母亲到北京旅游,准备乘坐D17次列车回家,看到快闪活动,停下了脚步,“没想到今天这么有意义,遇到北京站60岁的生日,我母亲年龄大,车站提供了很多方便老人的服务,非常贴心。”
8时30分,300余名衡水启明学校的小学生来到验证验票口,挂着红绶带的服务员张仁泽马上迎上前去,问明情况,向值班员汇报后,迅速开启绿色通道,使孩子们顺利进站。
现在的北京站夜景
10时,北京站素萍服务组的客运员谢依抓住几分钟的空隙,为忙着接送老弱病残孕旅客的同事冲上几杯热奶茶……
今年的60岁生日正赶上中秋假期返程高峰。北京站的每一名员工都和往常一样,认真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历史】
“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北京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901年的正阳门站,也就是现在前门的铁道博物馆。当时北京站陈旧的设备设施和有限的运输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旅客运输的需要。
当年售票使用的票格子
1959年1月20日,占地25万平方米的新北京站破土动工。作为“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堪称奇迹。从破土动工到正式通车运营,这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雄伟壮观的大型车站,仅用了7个月零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新站的建设,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年的北京站外景
新建北京站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在审查设计方案时,周恩来总理提出在车站两侧双翼处各增加一座角楼的修改意见。在建设过程中,周总理先后两次亲临北京站建设工地视察指导。“北京站地位重要,工作光荣”,周总理的这一谆谆教诲,穿越历史长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京站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忠实履行为国民经济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
当年售票员卖票时的情景
1959年9月15日开站前夕,毛泽东主席亲临即将开通的北京站视察,并象征性地买走了新建北京站发售的第一张火车票。随后不久,毛主席亲笔为北京站题写了站名,这是全国唯一由毛主席题写站名的车站。从此,“北京站”三个大字伴随着东方红悠扬的旋律,成为北京站永久性的标志。
当年的北京站夜景
新站落成之初,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北京站视察,很多领导人都为北京站亲笔题词。那种关爱之情、殷切希望,成为北京站人记忆中辉煌和永久的鼓舞。
春运站前广场搭建临时售票处,随着网络购票开展,这种情景彻底消失了。
北京站在科技运用方面创造了那个年代的多项“第一”:
一楼候车大厅的4架自动扶梯,成为北京的头一份;
中央大厅上方35米见方的双曲扁壳穹顶为当时国内首创;
无论酷暑严寒,北京站人一直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图为春运时,上水工顶风冒雪为列车上水。
进站大厅东西两侧及候车室内设置的4部电视询问系统,站台上供旅客使用的自动电话,当时在国内都十分鲜见。
北京站素萍服务组为重点旅客服务
作为全国重要铁路交通枢纽的北京站,始发列车可以直达除西藏、海南和台湾以外的所有省会、自治区首府和主要城市,以及苏联、蒙古、朝鲜、越南等邻国的首都。
如今站台清洁用的都是机械化设备。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站作为中国铁路的一张名片,先后与日本京都站、千叶站,韩国的首尔站结成了友好车站。
如今车站内的信息化办公场景
今年暑运,北京站首次开行了“复兴号”。北京站站长胡臻雨表示:“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让我们每一个北京站人骄傲。祖国马上迎来70岁生日,北京站今天也是恰逢甲子,在这双喜临门的时刻,我们每一个北京站人满怀豪情,要用最优质的服务祝福祖国。”
北京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