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感受汉代县城长啥样!通州路县故城将建遗址公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曹政

2019-09-17 21:08

城事

熟悉北京市通州区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城市副中心几年前进行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就发现了西汉路县故城遗址。这座城址及城外遗存保存完整,填补了汉代县级城址考古的学术空白,更入选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今天带回一个重磅消息:北京市确定对遗址进行保护及展示,建立路城考古工作站,这里将成为遗址公园并配套建设博物馆。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园林绿化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园内绿化和道路施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市发改委也对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博物馆、考古工作站)项目下达前期工作函,推进项目开展前期手续,力争早日开工。

面积相当158个标准足球场

根据《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北至运潮减河南堤,南至规划东古城街,西至规划通运东路,东至规划景行路。遗址公园用地面积113公顷,其中保护范围88公顷,其余为外围道路。也就是说,遗址公园的用地面积相当于大约158个标准足球场。

 

除了已经启动实施的绿化工程外,遗址公园内还将建设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将以“馆站合建”的理念建设博物馆、考古工作站、游客服务中心。目前,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经下达前期工作函。这也就意味着,博物馆、考古工作站的开工指日可待。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目标是要通过遗址保护、考古发掘、文化体验、生态建设、景观美化等方面的综合统筹,充分展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路县故城遗址的全貌与文化价值,用文化织补城市功能,让历史融入城市生活,丰富副中心文化活力与内涵,打造通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最大程度反映真实遗址环境

建成了公园,还能不能完善保护考古发现?公园建设中有如何再现和传承文化?记者了解到,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定位为以持续考古为特色、学者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场所,建设将坚持考古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所谓“考古优先”,则是将保护遗址资源,对已明确的遗存实施有效保护,并为遗址提供更为安全、真实、完整的环境。遗址保护、展示将指导公园景观的设计,并以重要遗址点为主要展示对象,在最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遗址环境。

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加强合理利用、文化展示,结合遗址保护和展示,打造具有文化主题、特色景观的绿色空间。“对于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手段均为其未来发展留有余地,考虑随着科技、环境等条件日益成熟后的进一步保护、展示,使之成为有利于持续考古工作发展的平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具备遗产保护、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这三大功能:遗产保护方面,将以考古发掘与保护研究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功能,实现路县故城遗址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研究,推进对北京汉代文化及通州历史的研究;文化体验方面,则通过对遗址、遗存及汉代文化的展示,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汉代县城的环境风貌;通过考古专业实习、考古科普教育、考古模拟体验等,增加田野考古的参与性,提高人们对遗址保护的认识,增强人们对汉文化与城市历史的兴趣;生态休闲方面,会通过生态景观建设,为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区本地增添一处日常休闲游憩的空间。

至今已发掘4000多座墓葬

从2015年以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已经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了持续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已经明确路县城址其实正是西汉时期渔阳郡下辖路县的治所,距今约2000年。“现存的城址整体均埋藏于地下,城墙保存状况较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埋藏在地下的城址中,北墙长606米、东墙长589米、南墙长575米、西墙长555米。

战国竖穴土坑墓

如此来看,城址的平面近似方形,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墙外环绕着一周城壕,也就是护城河。而在城外西侧,则是大型生活及手工业生产区;东北、东南、南部等为墓葬分布区。

西汉瓮棺葬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路县故城遗址及周边已发现汉代城址一座(路县故城),发掘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4000多座,窑址165座、灰坑1096座、房址45座、水井155口、道路21条,以及金代塔基6座、明清时期的寺庙基址1处、明清时期的大运河故道1处等,出土铜、玉、瓷器等重要文物1万余件(套)。

据介绍,考古中发现的器物以两汉时期为主,其中陶器占了多数。但也有戈这样的金属器物,成为城防功能的佐证。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