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19:19
10月17日,多位嘉宾大咖齐聚2019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带来精彩的演讲和前沿观点。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发表题为《数学和基础科学在应用科学中的重要性》的演讲。丘成桐呼吁国家能够重视数学和基础科学发展,认为其在应用科学的发展中将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丘成桐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应用科学中的超级计算机,目前,其算力增长越来越受到Moore定律所限,已经接近极限。如何让算力突破瓶颈?基础科学中的基础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将有可能带来应对方法。
物理方面,30年前物理学家费曼提出了量子力学应用在计算方面的重大设想。多年来,已经开始有大量数学家、工程师与物理学家一起投入相关研究。谷歌、IBM等知名公司都已开展多年研究。今年,IBM提出53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器,可以通过云端使用;最近NASA宣布谷歌可以通过量子计算在200秒内解决世界第一的Summit超级计算器1万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丘成桐认为,另一个突破超算算力瓶颈的方法是依赖数学的原理。他以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来进一步解释:“人工智能对大数据处理本质上是数学中的统计学,然而目前还没有完备的数学理论用以支持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很多数学方法还是过渡依赖于经验的总结,而非真正来自内在的数学结构。这也导致了当下人工智能在处理大数据问题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算力,甚至需要超级计算机的协助。”
丘成桐表示,眼下,国外跟国内都在努力将基本数学放入应用科学中。我自己近来跟我的学生和几位朋友也发现从前没有想到的基础科学可以用在例如人工智能等理论研究方面。由此可见,基础数学在工程问题上确实是重要的。”
丘成桐简介:
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