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10:50
自动驾驶、远程手术、赛事转播、智慧城市……实现高速5G网络场景后,将在现实应用中展现怎样的新场景?今天(18日)上午,2019中关村论坛“5G赋能未来产业”平行分论坛展开了一场关于5G赋能产业的头脑风暴。论坛上还进行了2019中关村5G创新应用大赛成果发布,多个赋予5G“新玩法”的创新项目从这场大赛中加速落地。
今天上午,在2019中关村论坛“5G赋能未来产业”平行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主题为5G产业应用与社会挑战的演讲。
1小时38分,在今年延庆举办的世园会现场曾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一名游客在游园时突发心梗,从园区急救到送往延庆区医院,并联动北医三院实施远程会诊和手术,历时约1个半小时,游客最终转危为安。帮助游客跑赢死神的,正是由中关村企业缙铖医疗为世园会量身定制的“AI+5G”智慧医疗方案。
此次大赛,缙铖医疗带着升级版智慧医疗方案前来。这一“人工智能+混合现实+5G开创可视化医疗新纪元”创新项目,不仅充分应用5G大带宽、低延时的特点实现远程医疗信息互通和手术等,更让科幻大片里的场景成为现实。病人在影像科拍片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利用拍片数据进行飞速建模,形成三维立体的影像。当医生带上混合现实眼镜后,需要手术的立体脏器将真实呈现在眼前,身处不同地区的医生可以共同“身临其境”在全息影像中,手动分离器官内的组织,协作进行一场手术。这一项目最终获得本次大赛二等奖。
利用5G网络,实现智能高清转播、电力通讯网自动化、车辆自动驾驶……大赛多个创新项目拓展出应用5G网络的多种“新玩法”,这些项目将通过大赛加速落地。大赛期间,参赛项目不仅可以在大赛搭建的不同5G网络场景中进行测试,获得富有价值的测试报告,还参与了大赛举办的投融资对接活动。
针对大赛获奖项目,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刘航表示,将按照中关村管委会新版“1+4”资金支持政策,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多项鼓励支持,包括可申报重大高精尖成果产业化项目或中关村前沿技术项目;支持项目在2022年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中开展示范应用;优先考虑安排获奖项目将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予以展示,并免费推荐参与中关村组织举办的各类展览展示活动及金融对接服务等。
刘航介绍,5G浪潮来袭让今年大赛参赛项目比去年翻了近3倍。今年,共有国内外160个项目报名参赛。大赛从7月启动,经过来自运营商、设备商、科研院校、投融资机构的30位专家进行初评,共有30个项目进入决赛。入围决赛的企业通过公开路演和9位专家的评议后,有15个项目脱颖而出并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