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在心 难忘吉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嘉堃

2019-12-05 14:32

体育

天妒英才,吉喆的离世让人震惊和无比哀伤。那个在场上勇猛顽强的51号,那个在场下温文尔雅的英俊小伙儿,怎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真的是让人难以接受。此时此刻,回忆起吉喆的点点滴滴,让人唏嘘。

1986年10月14日,吉喆出生在辽宁省沈阳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和体育圈没有交集,只有母亲业余打过排球。小时候的吉喆也没有显露出多少体育天赋,不过,上初一的时候。他的身高已经达到了1米7。


到了初三那年,吉喆的身高更是一下子蹿到1米93,于是他进入了沈阳市体校,在15岁这年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吉喆一直没有中断学业,他大学去了东北大学,一边参加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一边继续大学学业。凭借在耐克训练营中的出色表现,吉喆得到了参加2006年世界篮球峰会的机会。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按照惯例,每一年至多只有一名中国大陆球员可以参加,王治郅是第一个,他在1996年就被选中,之后是姚明和易建联,再往后就是吉喆。

2007年,籍贯沈阳的吉喆被辽宁队租借至北京队。对于一名之前从没打过CBA的彻头彻尾的新人,在北京队阵中,挨主教练闵鹿蕾骂最多的是吉喆。闵帅曾这样解释:“马布里那么好我不能骂,莫里斯也不能骂,队长陈磊年龄大了也骂不了了。但教练员在场上面临很大压力,需要找个出口,所以我就把火发到吉喆身上了。”


吉喆觉得闵鹿蕾“骂”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爱护。“骂我是因为我在场上犯错最多。我很感谢他,是他让我有球打。”在上赛季季后赛中,吉喆保持全勤,出战15场,场均7.47分,居全队第四高,场均5.93个篮板,排名球队第二。

单从数据看,吉喆的“关键”作用似乎并不明显,但在首钢队阵中,干“脏活累活”的吉喆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场上的大前锋,吉喆是一名移动速度很快的内线球员。防守能力优秀,回防拦截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外线投篮能力。在2011-2012赛季总决赛与浙江广厦的首轮第二战,他拿下12分、9个篮板、5次助攻;第三战他同样表现稳定,10投4中得到11分,以及全队最高的14个篮板,外加4次抢断,力保北京队连扳两局,拿到赛点。

经历过“换吉喆”的风波,吉喆成熟了不少。吉喆承认没有以前打球那份青涩了,在场上不服天不服地、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感觉没有了。经过这些事情后,吉喆让自己沉淀下来,想得也多了,看得也多了,人也沉稳下来了。

吉喆经历过起伏,有段时间投也投不进,防也防不成,各种失误,吉喆只能自己调整。“最大的敌人就是我自己,只有把自己打败了,让自己沉下心来,才能获得这份解放。”吉喆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做到了。

“闵指导骂我骂得最狠,但让我打得最多。当教练不理你了,就代表他不再器重你了。所以还是希望他多骂我吧,让我接着打球就行。”吉喆笑着说:“别的不说了,为了这个总冠军,什么都值了。”

吉喆小时候测骨龄,预计会长得比较高,所以一开始练的是内线,但后来身高没长够,只长到2米02,打内线就有点偏矮了。因为“摇手指事件”(编者注:2012年12月9日,在北京首钢主场与青岛双星的比赛中,北京球员吉喆在面对麦蒂的封盖命中3分后,冲着麦蒂做出了摇手指的动作。而后者则毫不客气故意肘击吉喆,付出了被判技术犯规的代价。),吉喆成为麦蒂球迷的公敌,不管在主场,去客场,还是在网络上,充满了谩骂和人身攻击。吉喆感受到了压力,也经历了低潮,但他最终挺了过来。“有些事发生了不一定是坏事,”吉喆说,“对我来说既然它已经发生了,就只能选择去面对,去承担起来,像一个战士那样去战斗。”

在北京队三次总决赛的经历中,一共进行了17场比赛,除了马布里和莫里斯打满了所有比赛外,本土球员中只有翟晓川和吉喆打满了这全部的17场球,吉喆在队伍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编辑:陈嘉堃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