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16:41
“我叫蔡京瞵。北京是祖国的首都,瞵有注视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让我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流着红色的血,有着黄色的皮肤、黑色的眼睛。”近日,澳门菁英会副主席蔡京瞵在香港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时告诉记者,澳门人都热切期盼12月20日“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时刻,“那天我也会在澳门跟朋友们分享节日的快乐。”作为在澳门创业的香港青年,蔡京瞵直言爱国爱澳是澳门年轻人最大的特质,他建议香港年轻人多与澳门青年交朋友,共同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积极拥抱祖国。
爱国爱澳,澳门青年最大特质
香港长大、北美读书、澳门创业,像香港这座城市一样,蔡京瞵的成长道路不乏“国际元素”。但与许多香港青年不同,蔡京瞵选择去澳门发展。在香港人的传统观念中,澳门市场小、人口少,和香港没有可比性。但在蔡京瞵看来,澳门有独特的优势,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不要被旧的观念误导。
“澳门回归前后真的变化很大。回归之后,澳门的人均GDP已经是全球第二。澳门才60万人口,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有祖国的支持。”蔡京瞵今年36岁,澳门回归时他16岁,这种前后对比让他感受非常强烈。
“香港和澳门是一家人,都说广东话,文化、饮食很多方面都差不多。但香港人对澳门也缺乏了解。我一个香港人去澳门创业,起初也会担心水土不服,但熟悉了之后,发现大家都是非常welcome(欢迎)。”2016年,蔡京瞵在澳门创立了瑞麦公司,近四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有了浓浓的“澳门情结”。虽不是澳门人,却深爱着澳门。
让蔡京瞵最有感触的,是澳门的同龄人。澳门的年轻人对祖国的感情,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长辈从小就跟我说,虽然我们身处港澳,但我们是背靠祖国,才可以面向国际。”
“他们真的很爱国爱澳,很支持‘一国两制’!”蔡京瞵兴奋地说,澳门虽小,但澳门年轻人的眼界却不小。祖国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他们因此也乐于回祖国内地发展。而且,他们思想开放,喜欢交朋友,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前我总以为他们是说葡语的,其实他们的英语讲得也不错。”
这些机遇,港澳青年都要抓住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香港和澳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过,有些香港年轻人对此存在不必要的顾虑。其实,不妨先交一些澳门朋友,通过他们去了解内地,那样会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蔡京瞵建议道。
他坚定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继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大机遇。“改革开放初期我还没出生,现在出现了这个新机遇,应该立刻冲过去拥抱。错过了,可就没有了。”
最近几年,蔡京瞵每年都会花上大量时间去内地学习、参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足迹,架起一座澳门年轻人与内地沟通的桥梁。他说,澳门每年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全球讲葡语的人口有2.5亿,澳门要当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联系人”的角色,在“一带一路”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同时,作为大湾区“9+2”里两个特区之一,澳门又将迎来新的机遇,澳门年轻人要把握住。
蔡京瞵说,香港和澳门就像邻居,“尤其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离得更近了。两地年轻人要多交流,我希望自己在澳门的创业经历能给香港年轻人一些启发,为他们做个榜样。”
“粤港澳大湾区,每个城市的角色定位不同,是互相协同、互相补充。我们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开放的心态,去投入、拥抱这个机遇。”蔡京瞵说,香港的年轻人可向澳门年轻人学习,通过澳门这个平台去了解大湾区其他城市乃至祖国内地。“多交朋友,才能共同进步。圈子越大,成功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