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19:11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刚刚从华北空管局获悉,华北空管局联合多部门,近日首次利用直升机搭载排查设备成功打掉一处“黑广播”,净化电波环境,保证地空通话频率不受干扰。
华北空管局今天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加强无线电管控,共同保证民航飞行安全。
那么什么是“黑广播”?它有什么危害?又将如何整治呢?
一天干扰报告多达10余次
自2019年6月初以来,机组反映某频率在河南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以及山西晋城等地区受到广播、噪音等干扰。截至12月初,各种干扰就已经多达128次,最多时一天内干扰报告就会有10余次。受此影响已造成管制单位转用备用频率12次,空管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华北空管局负责的河南空域纵横交错着四通八达的航路,京广、沪兰等主干航路在这里交汇,每日有1700至1800架次航班从这里经过,是我国最繁忙的空域之一,其空管区域位置非常重要。如果通信频率受到干扰,有可能导致管制与航班机组通信中断,机组漏听或误听管制指令等情况,对航班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自干扰发生以来,华北空管局多次联系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提供干扰情况、位置坐标等信息,并赴河南与当地空管部门合作,优化通报机制,配合河南无线电管理局进行排查,跟踪排查进展。
8月、11月,中南空管局、华北空管局共同协调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两次在重点区域先后进行了空中排查,但并未查到干扰源。期间,华北空管局与河南省无线电管理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出处置民航相关频率干扰诉求等事宜,并致函相关部门进行协助排查。
“无线电干扰是断断续续的,有时候排查到一半可能就消失了,信号消失了就没办法再追查,而这个信号出现又毫无规律,无线电设备非常隐蔽,而且还经常进行伪装,所以排查工作非常困难。”华北空管局维修中心通信导航设备室党支部书记于志清表示。
直升机升空定位干扰源
12月初,民航局空管局技术中心与相关单位开展直升机搭载无线电监测设备排查无线干扰实验项目,在技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华北空管局决定尝试用这个新技术进行一次排查。这是个实验项目,还没有过“实战”,技术人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往河南。
由于直升机设备厂家人员干扰排查经验不足,监测设备使用并不十分熟练,因此华北空管局技术人员根据以往排查经验为机上人员提供干扰源区域,规划排查路线、制定排查方案。
第一次升空后,由于其他空域用户活动,只有1小时的飞行时间,并且直升机需要目视飞行,当日已接近傍晚,需要在天黑前落地,技术人员在空中对设备进行校准定位,利用有限的时间捕捉到一些干扰信号,当晚大家对信号进行了分析。
12月14日,直升机再次升空,起飞10多分钟后就监测到干扰“黑广播”信号,协调管制部门同意后沿干扰方向进行了绕飞定位。定位干扰源后,又按计划在区域内进行了监测,目的是排查其他干扰源。当晚,排查组连夜召开分析会,通过数据分析,认为是94MHz“黑广播”是民航频率中的干扰源,基本确定了“黑广播”干扰源的位置。
次日焦作市无线电管理局排查处置了焦作某居民小区楼顶的“黑广播”电台,与技术组排查锁定的范围只相差几百米。此后河南空域的指挥通信恢复正常。
整治“黑广播”卓有成效
民航无线电地空通信具有为航班提供精确导航指令的重要作用,但”黑广播”干扰已成为影响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黑广播”是指未经批准设置、非法占用无线调频广播频率的无线电发射电台,播放内容多以虚假医药广告为主,严重扰乱广播电视秩序,危害国家安全。“黑广播” 发射功率很大,产生的无线电信号会窜扰到民航正常的频率中,直接危及民航飞行安全。
“它最大的危害就是干扰陆空通讯,干扰飞行员和地面的管制员的话音和数据的通讯,这对飞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严重的可以使陆空通讯失效,失效之后,相当于飞机和地面就失去了联系。”民航局空管办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这样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7年5月以来,民航局华北空管局地空通信频率相继受到广播干扰,致使北京上空部分管制区无法正常使用,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干扰发生之后,华北空管局迅速协调相关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排查,最终在河北廊坊市发现该干扰台,其发射功率高达5000千瓦。
为解决“黑广播”干扰问题,民航局近年来通过采取专项整治、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措施,有力打击了“黑广播”查而不尽、打而不绝的势头。
多部门今年李整治“黑广播”成果显著。近日召开的202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披露,去年我国整治骚扰电话、清理“黑宽带”、打击“黑广播”“伪基站”和APP侵害用户行为等取得明显成效。
工信部此前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联合相关部门共查处“黑广播”违法犯罪案件954起(其中“黑广播”干扰民航案件18起),缴获“黑广播”设备750多台(套)。
图片来源:华北空管局